經編織物花型的形成過程,其實就是梳櫛在梳櫛橫移機構的控制下有規律的橫移,在不同的織針上墊上紗線,從而使紗線按照設計的花型有規律地成圈和穿套的過程。橫移運動決定著各把 梳櫛的經紗所形成的線圈在織物中的分布規律,從而形成不同組織結構與花紋, 亦即 梳櫛橫移機構的性能好壞直接決定了經編產品花式效果、性能和檔次 。梳櫛橫移機構對經編產品的多樣化、產品檔次以及產品開發人員的創作空間都起著很關鍵的作用。本文即對經編機的梳櫛橫移機構的發展及原理特點作了介紹。
1 . 橫移運動規律要求
經編機在成圈過程中 , 主軸一轉編織一個橫列 , 梳櫛沿針床方向要進行一次針前橫移、一次針背橫移和兩次針間擺動。梳櫛橫移時間應和其擺動密切配合,針間擺動期間不能進行橫移。根據花型組織不同,針前墊紗不超過兩個針距,針背墊紗可以是零個、一個、兩個或更多針距。梳櫛移動時間極為短促,所以應保證梳櫛的橫移運動平穩,速度無急劇變化。梳櫛每次橫移的距離為針距的整數倍,且移動后導紗針應處于針間隙的適當位置,以免在針間擺動時,導紗針和針上的紗線碰撞或摩擦 [1] 。
2 。機械式橫移機構
自從 1775 年英國的克萊恩 (Crane) 發明第一臺特里科經編機,機械式梳櫛橫移機構就產生了。機械式梳櫛橫移機構具有悠久的歷史,技術成熟,運行穩定可靠,能夠很好的滿足梳櫛的橫移運動的要求,直到現在在各種經編機上仍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根據機型不同,各種機械式梳櫛橫移機構在結構上和性能上都有很大的差異。主要有鏈塊滾筒式和花盤凸輪式兩種,都是應用了凸輪的原理。
2.1 花板式(鏈塊滾筒式)橫移裝置
花板式梳櫛橫移機構工作時,主軸通過一定的機構傳動滾筒,使其之間按照與主軸 一定的傳動比轉動,滾筒外緣有凹槽,被覆著不同 形狀和號數 鏈塊,鏈塊按照花型組織規律排列并通過銷釘連成鏈條, 并被嵌入編花輪的鏈塊軌道 隨滾筒一起轉動,鏈塊作用于緊貼在其表面的轉子( 轉子依靠壓簧始終壓在鏈塊上),轉子通過滑塊推動推桿,推桿與梳櫛相連,從而帶動梳櫛作沿針床的橫向移動。
普通鏈塊表面推動梳櫛橫移的工作面是在鏈塊倒角機上直接磨制的,呈直線形態。這樣橫移時對梳櫛的沖擊力很大,不利于機器速度的提高 , 機速一般只能達到 600rpm 。因而出現了工作面呈曲線形的曲線鏈塊。
曲線鏈塊具有與大針距橫移相適應的曲線表面,能在高速條件下低噪音平穩運行,有利于實現經編機的高速化。導紗梳櫛橫移穩定,振動也比較小,也有助于減少各個零部件的磨損,但是曲線鏈塊不能由用戶自己磨制,鏈塊只能分段替換。
2.2 花盤式(凸輪式)橫移裝置
經編機上梳櫛的橫移也可用花盤凸輪實現,在現代高速經編機上已得到廣泛應用。如果花盤上的線圈橫列數可以被花型循環所整除,就可以使用花盤凸輪。花盤凸輪象曲線鏈塊一樣,具有曲線表面,這使得橫移運動非常精確,另外不會出現花板鏈節裝錯或由于槽道內雜質影響鏈塊運動,所以機器運行平穩,機器速度高。
但是凸輪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必須由專業廠商提供,用戶不能根據自己開發的花型制造;而且花紋完全組織受凸輪尺寸限制,更換花紋時須將整個凸輪裝置拆換,十分不便。一般只應用于花型不常變動的高速經編機或作為花梳經編機的地組織的花紋機構。特別在高速、少梳櫛經編機上,花盤凸輪式橫移機構的優勢還很大。在 2003 年的第十四屆紡織機械博覽會上( ITAM'2003 ), Karl Mayer 展出的新型高速經編機 HKS2-3E 和 LIBA 展出的同類高速機 COPCENTRA 2KE 車速都高達 3500rpm 以上,都采用花盤凸輪式梳櫛橫移機構。
3.電子橫移機構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機電一體化、電機技術、電子控制、液壓傳動等高新技 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高效率、高檔次產品的追求,相繼出現了幾種電子梳櫛橫移機構。
3.1 SU 電子橫移裝置 [2][3][4]
SU 為德文“ Summe Blech (累計疊加板)”,是由德國 Karl Mayer 公司于 1979 年開發成功的電子梳櫛橫移機構,現在 SU 橫移機構廣泛應用于多梳經編機(早期也用于 4 梳和 5 梳的特里科經編機)。 它是由電子計算機控制的數字式橫移機構,原來幾個小時的工作量現在幾分鐘就能完成,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由計算機控制完成機械的累加動作,具有較高的橫移精度。 SU 橫移機構每次最大針背橫移為 16 針距,累積最大針背橫移達 47 針距,從而能夠編織出富有魅力的花紋,極大的豐富了經編產品的開發空間。 據 Karl Mayer 公司資料,目前全球已有 40000 多套 SU 橫移機構用于花邊生產。應該說 SU 裝置是梳櫛橫移機構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