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16 種組織可任意結合,產生出很多種風格的織物,一改傳統工藝中花型變化少的缺點。具體分析如下:
( 1 )形成浮線。導紗針在奇數橫列針背墊紗時偏移,針前墊紗時不偏移,在偶數橫列針背墊紗時不偏移,針前墊紗時偏移,即在奇數橫列和偶數橫列同時抵消了針前墊紗。因為針背墊紗是不能襯進織物的,所以形成浮線。該浮線的形狀取決于該紗線在上下相鄰的橫列結節的地方,可以形成完全豎直或是與縱行有一定角度的浮線。
( 2 )奇數橫列形成結節,偶數橫列形成浮線。賈卡導紗針在奇數橫列針背和針前墊紗時都偏移,使之在左邊相鄰縱行結節。在偶數橫列針背墊紗時不偏移,針前墊紗時偏移,抵消了針前墊紗,形成浮線。該組織外觀和單針襯緯相同,但是實際上它只是隔一橫列才結節,不是在每一行都結節。
( 3 )偶數橫列形成結節,奇數橫列形成浮線。賈卡導紗針在奇數橫列針背墊紗時偏移,針前墊紗時不偏移,相當于抵消了針前墊紗,形成浮線。在偶數橫列,針前橫移和針背墊紗都沒有偏移,所以按正常編織情況在第三縱行結節。編織出來的實際組織和單針襯緯相同(與 2 相似),它實際也只是每一橫列才結節。
( 4 )奇數橫列形成結節,偶數橫列形成浮線。這種墊紗形式其形狀雖然和 2 的形狀一樣,但是位置不一樣,結節的縱行是在第一縱行。這在織物分析的時候非常重要,要注意和 2 相區別。
( 5 )偶數橫列形成結節,奇數橫列形成浮線。其外觀是和 3 是一樣的,也是在偶數橫列結節,但是其縱行位置是在第四縱行。
( 6 )奇偶橫列均形成結節。該組織形成的是薄組織效應,在奇數橫列導紗針針前墊紗和針背墊紗都向左橫移一針,所以結節的位置向左偏移了一縱行,而在偶數橫列針前和針背都不偏移,所以在正常位置結節。
( 7 )奇數橫列在針前形成兩針墊紗結節,偶數橫列形成浮線。偶數橫列形成浮線的原理是導紗針在針背墊紗時不偏移,即抵消了針前墊紗,所以形成了浮線。在奇數橫列,導紗針在針背橫移時沒有偏移,在針前橫移時向左偏移一針,墊紗數碼從 0 到 4 ,因此在兩個織針縱行上形成結節。
( 8 )偶數橫列形成針前兩針的墊紗結節,奇數橫列形成浮線。其組織形狀和 7 相似,所不同的是形成位置不一樣。
( 9 )形成三針范圍的墊紗組織,在第一三縱行結節。這種組織在針前和針背墊紗時,導紗針皆正常墊紗,是四針技術的基本組織。
( 10 )形成三針范圍的墊紗組織,其形狀和 9 相同,但結節位置不一樣,它在第二四縱行結節。這種組織形成的原因是:在奇數橫列導紗針在針前和針背墊紗時都向左偏移一針,所以奇數橫列是在第二縱行結節。偶數橫列導紗針在針背和針前墊紗時都向左偏移一針,所以結節位置向左移一針。
( 11 )形成三針范圍的墊紗組織。從圖中可以看到,在奇數橫列因為導紗針在針背和針前墊紗時都向左偏移一針,所以結節的位置為第二縱行;在偶數橫列形成第三四縱行的兩針墊紗組織,這是因為針背墊紗時偏移,針前墊紗時不偏移形成的。
( 12 )形成三針范圍的墊紗組織。在奇數橫列形成第一二縱行的兩針結節,其形成原理同 7 中奇數橫列的形成原理一樣。偶數橫列的針前墊紗和針背橫移均不偏移,所以在第三縱行結節。
( 13 )形成四針范圍的墊紗組織。在奇數橫列導紗針在針背和針前墊紗時都不偏移,形成正常墊紗;在偶數橫列導紗針針前和針背墊紗都向左偏移一針,所以結節位置向左移了一針,其形成原理和 10 中偶數橫列一樣。
( 14 )形成四針范圍的墊紗組織,奇數橫列的結構、位置和形成原理和 13 中奇數橫列一樣;偶數橫列形成的是同一橫列有兩個結節的組織,其結構,位置和形成原理和 11 的偶數橫列一樣。
( 15 )形成四針范圍的墊紗組織,奇數橫列在兩個縱行墊紗,其形成原理和 12 中的奇數橫列一樣。偶數橫列時,導紗針在針背和針前墊紗導紗針都是向左偏移一針,所以比不偏移時候結節位置偏左一針。
( 16 )形成四針范圍的墊紗組織,奇數橫列和偶數橫列都是在一橫列有兩個結節,其奇數橫列的形成原理和 15 中的奇數橫列一樣,偶數橫列的形成原理和 14 中的偶數橫列一樣。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