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P1’T毛條染色嚴格按PTT纖維的特性染色,嚴格執行低溫染色:中淺色100~110 ºC,深色 110 ºC,不能超過1l0 ºC。PTT玻璃化溫度較低,因 此當溫度超過55℃后,升溫速率就要放緩,最好能 在70—80℃左右保溫一段時間(或15 min),防止 染花,然后升到沸染溫度,達到竭染 。
③混色條混合要均勻,PTT纖維毛粒多,復精梳 工序要調整精梳工藝,控制好毛粒指標,嚴格控制毛條的含油、回潮。
④要求B306成品毛條豪特長度不小于67 mm, 30 mm以下豪特短毛不超過12%。
⑤紡紗的技術關鍵是控制好紗線條干,從前紡開始各道優化工藝參數,選擇合理的車速及牽伸倍數,優選工藝流程,適當增加混合道數,使原料進一 步混合均勻。
⑥細紗重點減少毛羽,嚴格控制粗細紗CV值。 細紗機車速≤8 m/min,自動絡筒機車速
700 m/min,經紗要求上新倍捻或加彈捻線,倍捻機車速16 m/min,清疵后萬米紗疵9級有害紗疵個數 ≤40。
⑦保證各道工序嚴格按工藝要求執行,設備運轉狀態良好,以及各紗線工藝通道光滑、不掛毛,避免產生意外牽伸。
⑧成品筒子毛紗進行預濕處理;預濕間要求:溫度37~39℃,濕度≥85%,預濕時間12 h以上。
⑨針對不同整經機、織機,合理安排工藝參數,控制車速,預防各類硬性織疵的產生。
⑩確保整經機經軸有彈性,平整。
11調節不同織機的引緯張力,確保相同色號或組織結構的產品下機坯布幅寬偏差控制在-4-1 cm以內。
12PTT纖維對定形工藝有嚴格的要求,要保證PTT的彈性功能,定形溫度不能高于160℃。
13需考慮日本青山檢測的其他物理指標要求,按不同花型制定不同工藝路線(注意PTT產品對于熱效應比較明顯,強力損傷較大,確保熱定形溫度,車速準確性)。
14成品緯向彈性伸長要求達到10%,染整成品 幅寬嚴格控制在155~157 cm,避免拉幅。
15定形時幅寬控制要準確,爭取一次成功,避免回整影響指標。
16染整要保證給濕均勻,間歇時間充足。
2.2 工藝設計
工藝要求 為:
定形1:溫度150℃,開幅154 cm,車速 18 m/min,淺色注意防污。
平洗:12#32藝,淺色產品換干凈的水生產。
洗縮:壓輥壓力40 kPa。
皂洗:250 m/min×85 min(雙面)/75 min(單面),水溫42℃,風量70%。
加料:20 L/槽,沖洗150 m/min,雙匹單圈。
烘干:下機幅寬158 cm,溫度130 cI=,超喂10% (開幅156 ClTI)。
燒毛:火口天然氣壓力1.3×10。kPa,背燒,一
正一反,車速100 m/min。
柔軟:柔軟劑質量濃度25 g/L,溫度130℃,下機幅寬159 cm,超喂8%。
定形2:溫度160℃,車速33 m/min,下機幅寬 160 cm,超喂8%。
KD罐蒸①:30000工藝(蒸前處理包布)。
KD罐蒸②:30002工藝(蒸前處理包布)。
給濕:間歇2 h。
成品幅寬:155~157 cm。
3 織物緯向彈性伸長變化分析
針對主要影響織物彈性伸長和回復的設計參數進行對比試驗,主要參數包括組織,上機幅寬,PTT 含量,緊度及緯經比。
3.1 PTT含量
緯紗PTT含量對織物彈性伸長的影響見表2。
.png)
由表2可知,PTT的投料方向和數量,對織物彈性伸長和回復影響很大,PTT纖維投料在緯向時,織物伸長和回復均好,尤其當PTT含量在緯向為40%時,織物伸長和回復最好。
3.2 捻度
毛紗(細紗/股紗)捻度變化對織物彈性伸長的影響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捻度大的織物伸長和回復好。PTT纖維混紡毛紗的捻度比常規捻度高 出40~80捻/m,對織物的彈性改善比較大。
.png)
3.3 上機幅寬
上機幅寬對織物彈性伸長的影響見表4。
.png)
由表4可以看出,上機幅寬略小時,織物伸長和回復都在合格值的邊緣,不易合格。上機幅寬增大5 cm以上后,織物伸長和回復比較穩定,試驗數據
比較容易滿足指標要求。
3.4緊度和緯經比
緊度和緯經比對織物彈性伸長的影響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織物的緊度和緯經比對指標數據影響較大,織物比較緊密,緯經比較大時,增加了毛紗在織物中的屈曲波,有助于提高彈性。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