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流程
.png)
(2)低鹽染色工藝處方
活性染料/% (omf) 2
元明粉/(g/L) 10
浴比 50∶1
工藝流程
.png)
1.3 測試方法
1.3.1 上染百分率E
通過測定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按式(1)計算:
.png)
式中:m、n———染色前后染液稀釋倍數;
A0、A1———染色前后染液稀釋m、n倍后的吸光度。
1.3.2 固著率F
采用Color-Eye3100型測色配色儀測定皂煮前后染色織物的K/S值,按式(2)計算固著率F。
.png)
1.3.3 總固著率T
T=E×F/100% (3)
1.3.4 K/S值及L、a、b值
先將染色棉織物折疊成8層,將Color-Eye3100型測色配色儀光源調節為SAV,并加上小孔罩,在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定K/S值及L、a、b值。
1.3.5 染色牢度
耐水洗色牢度 按GB/T3921.1—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試驗1》測定。
耐摩擦色牢度 按GB/T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測定。
2 結果與討論
2.1 改性工藝的優化
2.1.1 改性劑用量對染色性能的影響
改變改性劑用量,按1.2.1節進行改性,改性后織物進行常規工藝染色。研究改性劑用量對染色性能的影響,結果見表1。
表1 改性劑用量對染色性能的影響
.png)
由表1知,未改性棉織物總固色率僅為72.7%;隨著改性劑用量增加,上染率、固色率、總固色率均呈上升趨勢。當改性劑用量為10g/L時,上染率達到94.3%,固色率達到91.2%,總固色率達到86.0%;之后再增加改性劑用量,上染率幾乎維持不變,固色率和總固色率甚至有下降趨勢。這是因為改性劑用量為10g/L時,其與棉纖維的結合達到飽和點,棉纖維表面幾乎完全改性,此時上染率達到最高點,固色率和總固色率也達到最佳。此外,L、a、b值基本保持不變,說明改性劑用量對棉纖維染色色光影響不大。所以改性劑用量以10g/L為宜。
2.1.2 改性溫度對染色性能的影響
改變改性溫度,研究改性溫度對染色性能的影響,結果見表2。
表2 改性溫度對染色性能的影響
.png)
由表2可知,上染率、固色率、總固色率都隨改性溫度升高而增加,當改性溫度為80℃時,上染率達到93.4%,固色率達到93.0%,總固色率達到86.9%,之后基本維持不變。這是因為溫度上升可以促進改性劑與棉纖維間的結合。L、a、b值基本保持不變,說明改性溫度對棉織物染色色光影響不大。所以改性溫度以80℃為宜。
2.1.3 改性時間對染色性能的影響
改變改性時間,研究其對染色性能的影響(表3)。
表3 改性時間對染色性能的影響
.pn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