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主要構筑物
主要構筑物見表2。
.jpg)
厭氧水解反應器可分為3類:厭氧活性污泥法、厭氧生物膜法、綜合法。由于水量較大,采用厭氧生物膜法需大量填料,使投資費用大大增加;因水質濃度不高,單單采用厭氧活性污泥法使調試時間很長,同時也無法避免突然翻泥等現象,綜合考慮上述因素,采用結合厭氧活性污泥法和厭氧生物膜法的復合(UBF)反應器,可發揮厭氧濾池(AF)和厭氧污泥床(UASB)的優點,改善運行效果。水力停留時間控制在10h以內為宜。
好氧反應器為兩個qb37.4×11.0m的曝氣生化池,水深10.5m,總有效容積20000m3,按照日處理3.6萬m3的要求,水力停留時間為13h,能夠滿足處理要求。
氣浮分為活性污泥氣浮回流和混凝氣浮兩個單元,前者的運行效果決定了曝氣池的污泥濃度,后者的運行效果決定了最終出水的水質。目前加壓溶氣氣浮是國內外最常用的氣浮方法。壓力溶氣氣浮法工藝主要由壓力溶氣系統、溶氣釋放系統和氣浮分離系統三部分組成。
壓力溶氣系統包括水泵、空壓機、壓力溶氣罐和其它附屬設備。其中壓力溶氣罐是影響溶氣效果的關鍵設備。目前應用最廣泛是采用空壓機供氣。氣浮法所需空氣量較少,可選用功率小的空壓機,開采取間歇運行方式。此外空壓機供氣還可以保證水泵的壓力不致有大的損失。一般水泵至溶氣罐的壓力約0.5MPa,因此可以節省能耗。為提高溶氣效率,大都采用噴淋填料壓力溶氣罐。
溶氣釋放系統一般是由釋放器(或穿孔管、減壓閥)和溶氣水管路所組成。溶氣釋放器的功能是將壓力溶氣水通過消能、減壓,使溶入水中的氣體以微氣泡的形式釋放出來,并能迅速而均勻地與水中雜質相粘附。
溶氣釋放器的主要工藝參數為:釋放器前管道流速:1m/s以下,釋放器的出口流速以0.4—0.5m/s為宜:沖洗時狹窄縫隙的張開度為5mm;每個釋放器的作用范圍30—100em。氣浮分離系統。一般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綜合式。其功能是確保一定的容積與池的表面積,使微氣泡群與水中絮凝體充分混合、接觸、粘附,以保證帶氣絮凝體與清水分離。
2.4 運行技術要求和結果
.jpg)
運行3個月時水質監測結果見表3(平均值)。從監測結果可知,出水水質優于《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時段的一級標準。
3 結論和建議
(1)實踐證明,厭氧水解+射流曝氣+氣浮回流+混凝氣浮工藝對印染廢水的治理有較好的效果。
(2)溫度是影響廢水可生化性的重要因素,經過對廢水水溫變化的分析,進調池平均水溫為40~C,該溫度仍會影響生化系統的處理效果,因此,廢水需降至38℃才可進入水解酸化池。
(3)印染廢水由于某些染料的難生物降解性,致使其B/C比不是很高,一般為0.3左右,在厭氧水解池中使廢水進行水解酸化反應,該類廢水B/C比可提高到0.35左右。
(4)在印染廢水中,硫化物濃度、硫酸根濃度會影響廢水可生化性,當硫化物濃度低于20mg/L時,將不會對酸化菌和好氧菌的生化反應產生抑制作用。硫酸根對生化系統的影響主要在于其在厭氧菌的作用下會還原為抑制性的硫化氫,但其濃度在lg/L以內均不會對生化系統造成很大影響,另外,水解酸化池的停留時間應較短,則厭氧菌將不會成為主導性微生物,才能保證硫酸根濃度將不會對生化系統造成影響。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