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測試方法
(1)顏色表征
將織物按一定規律折疊,采用SF600型電腦測色儀測試織物表面的K/S值和色差ΔE。
(2)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 參照GB/T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按照GB251—1995《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進行評級。
耐洗色牢度 參照GB/T3921—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按照GB250—1995《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進行評級。
2 結果與討論
2.1 芡實殼天然染料提取工藝
芡實殼天然染料的提取率受到提取溫度(A)、提取時間(B)、提取次數(C)、物料比(D,染料與溶液的質量比)和提取劑配(E,乙醇與水的體積比)因素的影響。為了全面考察這5個因素的影響,設計了5因素4
水平的正交試驗L16(45),按表1進行試驗,結果見
表2。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png)
由表2可知,各因素對天然染料提取效果的影響順序為提取溫度(A)>提取次數(C)>提取劑配比(E)>提取時間(B)>物料比(D)。
其中,溫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最大。主要是因為隨著溫度升高,染料分子的熱運動加劇,染料分子溶解于水中的相對速度增大,單位時間提取量增大。其次是提取次數,隨著提取次數的增加,提取率增加也較明顯。主要是因為不斷置換提取劑改變了提取液中染料的濃度,加速了染料向溶液中溶解的速度,導致提取率提高。此外,提取劑用量的升高也影響著提取率,這是因為天然染料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較大。提取時間和物料比的影響較小。
綜合考慮,芡實殼天然染料的最佳提取工藝為:提
表2 正交試驗結果分析
.png)
取溫度為70℃,提取時間為2h,提取次數為4次,提取物料比為1∶30,提取劑中乙醇為60%。此工藝提取率較高,可達15%。
2.2 染色工藝
2.2.1 染料用量的影響
取5份相同質量的真絲織物,分別選用染料用量(染料相對織物的質量百分比)為2%、4%、6%、8%、10%,染色溫度為90℃,染色時間為60min,浴比為1∶30,pH值為3,結果如圖1和表3所示。
.png)
圖1 染料用量對染色深度的影響
由圖1可見,隨著染料用量的提高,K/S值與色差ΔE都逐漸增大,當染料用量大于8%時,K/S值增加變緩。其原因是染料用量越大,平衡吸附量也越大,纖維上染料吸附量也越高,織物的表面顏色深度就越深。
表3 不同染料用量下染色織物的色牢度
.png)
由表3知,耐洗色牢度都達到3級以上;而耐摩擦色牢度隨著染料用量的增加而減小,當染料用量達到10%時,耐干/濕摩擦色牢度只有1~2級,不符合國家標準。綜合考慮,染料用量可選擇4%、6%、8%。
2.2.2 染色溫度的影響
染料用量為6%,時間為60min,浴比1∶30,pH值為3,改變染色溫度,試驗結果見圖2和表4。
.png)
圖2 染色溫度對染色深度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隨著染色溫度的升高,K/S值和色差ΔE都逐漸增大,兩者變化趨勢一致。溫度越高,染料越容易上染真絲,K/S值和ΔE在80~90℃時變化較大;當溫度超過90℃,K/S值和ΔE趨向于穩定。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