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針數(shù)和紗支之間的關系說來慚愧,一直在操作染色業(yè)務,毛紗都是用作橫機織造的,有關“這款紗線客人使用多少針橫機織造的?”這種類似的問題聽過很多次,但是卻一直沒有機會對橫機進行深入了解,只是知道橫機針數(shù)的選用和紗支粗細有關,具體換算關系一直搞不清楚。針織編制的橫機(電腦橫機)的針數(shù)和紗線的支數(shù)是怎么樣對應的?
機號(guage)是指針床上規(guī)定長度內所具有的織針數(shù)目。這規(guī)定的長度,在橫機上應該是一英寸的距離。而針床的長度是指針板上所能夠提供針漕以放置織針的數(shù)目,例如如果機號為12針,有效長度為44英寸,那么該針板允許最多織針的編織數(shù)目是528枚針,若你算出的工藝超出了這個針數(shù),則該針板就無法編織,所以在計算工藝之前,特別是在計算涉及大尺碼的工藝時,應該注意一下。
一定機號的橫機只適宜于編織一定線密度范圍的毛紗。線密度的上限應該是針漕間距減去針鉤外徑的一半;但是很多人只注重這一點,還有一點是在針對單根紗線編織的時候,針舌的復下高與針身的寬度差,若這一差值不能滿足,就非常容易產生漏洞、單紗等問題,特別是蓬松紗線尤其應該注意。
根據前人的生產經驗,橫機在編織緯平針織物的時候,其機號與適宜加工紗線線密度的關系可由下式確定:
Nm=G2/K
公式說明:
Nm指的是紗線的公制支數(shù),如果是多根編織,應該算紗線參與編織的總支數(shù),如棉紗2/32Nm*5P即當前編織的紗線由五根組成,每根線由兩股紗合成,每股紗的密度是32Nm(1千米紗線所具有的重量),那么參與編織的紗線的總支數(shù)為:32÷2÷5=3.2公支K是一個常量值,該值的取值范圍是7~11(一般取中間值,也有認為是取6-8之間),但通常針數(shù)越大K值越大;當然也要看紗線的種類:如蓬松度不一致或帶彈力的紗,通常K值要大些。一般情況下,編織純毛紗線時,K值取9合適;編織腈綸膨體紗時,K值取8較合適。
G機號(針數(shù));G2=G的平方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提供的也僅僅是經驗公式,而且僅僅只能用于單面的織物,也許很多的人認為很有局限性,但是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經驗公式,就以單面織物為出發(fā)點,可以容易知道編織羅紋、畦編等織物的線密度允許范圍,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如編織羅紋織物,3×3以下的織物,K的取值應該大一些;若編織集花的織物,可的取值應該較小一些,若畦編的,更應該小一些,但無論如何應該考慮紗線的線密度的上限的因素。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