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結果與討論
3.1原料
滌綸仿毛長絲要求纖維細旦化,以利于提高織物的毛感和柔糯性,但單纖不宜過小,以防止面料過于柔軟、無身骨。為提高織物的仿毛效果,生產中所選用原料的總纖度要合理。原絲的纖度以目標產品為根據。我們選用本公司產的193dtex/72f滌綸POY和111dtex/72f滌綸FDY進行開發生產,成品總纖度約為280dtex。
3.2絲速
為獲得良好仿毛效果,絲速不宜選擇太高,因為隨著絲速的提高,絲條運行的穩定性有所下降,生產困難,但絲速太低會增加生產成本,影響經濟效益。所以絲速宜選擇在500m/min左右。
3.3拉伸比
拉伸比在該產品生產過程中并不是很重要,因生產該產品時對原料不進行拉伸,拉伸只起一個調整張力、穩定絲條運行的作用。不同機型和機臺選擇的拉伸比差別很大,我們一般選用的拉伸比為1.03。
3.4速比
選擇較高速比,有利于提高成品絲的假捻度及膨松性,這是賦予纖維毛絲手感和透氣性的關鍵,同時也可以減少產品毛絲的產生。但速比選擇太高,由于rI’2過低,可能會出現僵絲,同時絲條在解捻區抖動嚴重,甚至產生飄絲而纏繞假捻器和假捻器傳動軸,造成運轉不穩,斷頭嚴重,升頭困難。試驗表明,速比選用1.750較為合適。
3.5假捻角
實驗證明,假捻角宜選擇在100—105。。假捻角的大小對加捻張力、解捻張力及假捻度均有一定的影響,從而對纖維的仿毛絲風格有一定影響。假捻角太大會導致產品外觀毛絲過多,生產時我們選用假捻角為102.5。。
3.6第一熱箱溫度和第二熱箱溫度
第一熱箱溫度和第二熱箱溫度在該產品生產過程中均為定型溫度,對細旦多孔紗線的結構穩定性和手感亦有一定影響,并能消除紗線的殘余扭矩,有利于織造的順利進行。第一熱箱溫度和第二熱箱溫度可適當高一些,宜選擇180~200度。
3.7第二超喂和第三超喂
第二超喂和第三超喂的超喂率應滿足絲條穩定運行和卷繞絲卷裝硬度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兩超喂率選擇稍高一些對紗線結構的穩定有利。
3.8網絡氣壓
在仿毛絲的生產中,網絡過程是形成仿毛效果的關鍵。它使細旦低收縮纖維纏繞于高收縮纖維的周圍,同時由于集結點不規則的纖維交纏,在表面形成類似毛織物的毛圈,提高了織物的豐滿蓬松度和毛型感,改善了纖維的起毛起球性。網絡氣壓太低,會因單絲之間纏繞不好,造成升頭困難、斷頭嚴重、毛圈不明顯,達不到仿毛效果。網絡氣壓太高則易造成噴嘴處飄絲斷頭,運轉不穩,仿毛風格欠佳。實踐證明,選用0.20MPa網絡氣壓較為合適。
3.9FR1/FR0
FR1/FRO控制著零羅拉和第一羅拉之間張力的大小,對細旦低收縮纖維纏繞于高收縮纖維的狀況起決定性作用,使低收縮纖維單絲纏繞于高收縮纖維的周圍,并在表面形成類似毛織物的毛圈,從而提高織物的豐滿蓬松度和毛型感。最終使織物具有柔軟滑糯的觸感、挺括富有彈性的質地、蓬松豐富的外觀、優雅的光澤及良好的吸濕導濕性。實踐證明,FR1/FR0選用0.90~1.02較為合適。
4結論
選用優質細旦多孔滌綸POY和FDY,利用異收縮混纖工藝生產原理,選擇適合的工藝參數,在假捻變形加彈機上可生產出性能優良的中厚度織物用滌綸仿毛絲。
參考文獻
[1]李允成,徐心華.滌綸長絲生產[M].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92.
[2]陸惠寶.滌綸生產技術問答[M].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93.
[3]董紀震,古大治.合成纖維生產工藝學[M].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93.
[4]潘寄萍,陳小進.皮芯膨體交絡紗的開發研究[J].合成纖維,1993,22(3):42—45.
[5]姚玲.試析滌綸仿毛纖維產品開發思路[J].合成技術及應用,2004,19(1):35—37.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