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細紗工序
(1)為了能達到仿麻的效果,在紗線特數、竹節規 格、紡紗方法、捻系數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優選試驗,最 終確定經紗選用J 27.8 tex/36 tex竹節紗,節長5 cm, 節距8 cm,節粗1.8倍;緯紗選用J 22.4 rex/36 tex+ 4.4 tex竹節紗,節長5、7、9 cm,節距5、7、9 cm,節粗2.2倍,無規律。
(2)竹節過渡態的調節。竹節過渡態是竹節與基 紗的過渡狀態,它主要通過改變中后羅拉加速、減速過 程中的加速度來調節過渡帶的長短。為了使竹節效果 更鮮明,過渡參數PR10、PR11通常偏大調節,但會加 大生產難度,竹節過渡不平緩,加捻效率低,單紗強力 低,細紗工序生產難度大,而且還會影響織造效率。鑒 于后道面料要求不只是為了竹節效果,而是要體現麻 料的風格,對過渡參數宜偏小調節。工藝參數設為PR10=10,PR11=12。
(3)細紗捻系數的確定。竹節紗捻回傳遞具有特 殊性,鋼絲圈遇到竹節處運行受影響,在竹節處很容易 形成弱捻。為減少后道斷頭,提高效率,一般竹節紗捻 度要比紡普通紗大10%~20%。一般氨綸紗的捻度 要偏大控制,一方面氨綸紗的強力較正常紗小10%左 右,同時氨綸紗捻度過小,紗線拉伸后,外包纖維容易 滑脫,毛羽加重,纖維散失大。綜合氨綸紗、竹節紗各 種因素,經紗(竹節紗)設計捻度70捻,捻系數420(相 對于平均紗特數);緯紗(竹節氨綸紗)設計捻度84,捻系數5oo(相對于平均紗特數)。
(4)鋼絲圈的選型。竹節紗隨著紗線的粗細變 化,氣圈形態不斷發生變化,同時根據竹節規格的不 同,車速較常規低10%一30%,因此選型在兼顧基紗 與竹節的基礎上根據節長、節粗狀況酌情偏重,以穩定 氣圈形態,避免在竹節處由于氣圈碰隔紗板形成斷頭 或毛羽紗。但對于氨綸紗鋼絲圈不宜過重,鋼絲圈加 重后理論上紗體與氨綸絲分離的可能性增大,而且鋼 絲圈磨損嚴重、溫度高,容易形成刀口刮斷氨綸絲或熔 斷氨綸絲,同時鋼絲圈的周期至少要縮短1/3。竹節 紗竹節細度在58.3 tex左右,選用圈型大、散熱好的G 型鋼絲圈,具體規格為:J 27.8 tex/36 tex選G 6#,J 22.4 tex/36 tex+4.4 tex選G 5#。
(5)氨綸絲的選擇及其工藝參數的確定。綜合紗 特數、單強水平、面料的彈力要求及成本各種因素,氨 綸絲選用4.4 tex,預牽伸3.2倍,氨綸絲含量4%。
(6)其他工藝參數。后區牽伸1.25倍,羅拉隔距18mm/29mm,鉗口隔距塊3.5,前羅拉轉速230 r/min, 鋼領PG1—4254。
4.3絡筒工序
根據竹節氨綸紗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張力、車速,以 降低斷頭,電清隔距既要保證竹節處電清能順利通過, 也要使紗疵盡可能被清除。短粗的設定長度門限一般 為2—3 cm,幅度門限要根據節粗來確定,當設定紗特 數為平均紗特數時,短粗節的設定幅度應根據竹節紗 特數與綜合紗特數的比例關系來確定,如緯紗竹節節 粗2.2倍,實際竹節相對于設定的平均紗特數的倍數 僅為22.4×2÷36︽1.35倍;長粗節長度門限設定要 大于節長,長細節的長度門限設定要大于節距,幅度要 按照基紗同平均紗特數的比例關系確定,對于USTER 電清可同時選用花式紗線功能,如對于5 cm的竹節, 可設定4—6 cm長度內一定門限范圍的竹節疵點保 留。主要工藝參數:張力50cN,速度1 100 m/min,短 粗節2 cm x 130%,長粗節15 cm x 100%,長細節15 cm x一50%,花式5 cm~9 cm×150%。
4.4整經工序
(1)整經經軸數的確定原則。每根經軸的經紗根
數要能充分發揮整經機筒子架上筒子個數的最大極
限,減少并軸根數,既能保證片紗張力均勻,又能提高
工作效率,降低電耗。該品種選定經軸數為5根,每根
軸經紗數759根。(2)張力配置。筒子架前、中、后區經紗退繞張力
不一致,后區導紗距離長,紗線張力大,前區導紗距離
短,紗線張力小,要通過不同質量的張力圈才能平衡張
力,使前、中、后區張力趨于一致。前區加張力圈9 g,
中區加8 g,后區加6 g,邊紗要多加2 g。
(3)整經線速度450 m/rain,結頭型式自緊結,加
壓方式為液壓。
4.5漿紗工序
(1)漿紗機型選用德國產$432型祖克漿紗機。 該品種總經根數為3 795根,單漿槽覆蓋系數只有0.5,因此用單漿槽漿紗難度不大,能保證漿紗質量一 致,又能降低電、汽消耗。
(2)漿紗工藝技術要點。在漿料配方的選用上, 盡量少用或不用PVA,使用了新一代高濃低黏漿料K一5000,在全棉品種上,可完全替代PVA,與棉纖維 黏著力強,漿液內聚力低,干區分絞輕快,毛羽少,易于 退漿,且退漿的廢液可生物降解,對環境污染小,具體 配方如下:K一5000 25 kg,變性淀粉62.5 kg,LMA一2000 3 kg,SLMO一02 2.5 kg。
(3)漿紗工藝參數設定。漿紗工藝參數的設定嚴 格遵循“兩高一低”的思路,提高了該品種漿紗時的漿 液含固量,設計含固量為9.5%(供應桶定積0.85 in。),漿液黏度為4.5~5.5 S。配合使用較高的 壓漿輥壓力,第一道壓漿輥壓力(靠經軸架側)8 kN, 第二道壓力輥壓力6 kN、21 kN,使漿液滲透性能更 好,紗線的圓整度更好,纖維之問更密實,紗線表面游 離的毛羽易于貼向紗身,紗線更耐磨。經過高壓,由第二道壓漿輥出來的紗線含漿率和含水率都比常壓時低,壓出加重率為90%,節約了漿料,提高了烘燥效率。各組烘筒溫度設計為:A 一:130~C,A 一100~C, C1—490~C。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