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微膠囊染色技術
微膠囊用于紡織品染色的技術核心是先將染料 作為芯材制成微膠囊。染色時,直接將染料微膠囊投入染浴,利用纖維、染浴和膠囊中染料的濃度差, 使染料不斷釋放、吸附和上染纖維,實現無助劑染 色。利用微膠囊隔離和緩釋的作用,不僅染色均勻性能夠得以較好的保證,還可以達到染料的“零”排 放和纖維的免水洗等目的 ,實現清潔生產。
國內,東華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對于分散染料 微膠囊染色的研究較為突出,他們對染色的方法、微 膠囊的制備以及相應的工藝和裝置進行了一套較為 全面的研究并申請了專利。率先將分散染料 微膠囊染色應用于錦綸6、PTT和滌綸織物的染色 上,對相應的染色溫度、浴比、保溫時間等參數及廢水的回用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最終染色產品干濕摩 擦牢度、皂洗牢度和沾色牢度與傳統染色工藝相當,都達到了4~5級,且廢水的COD和BOD值比常規 染色工藝低得多 。近來,羅艷等進一步對分散染料微膠囊染色進行了非條件配色研究和改善PTT染色中低聚物的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微膠囊分散染料染色可以改善常規染色條件下不能配 色的分散染料配伍性,可以改善PTT染色中低聚物 對染料提升性能和染色速率等的不利影響。該技術 已經與多家染色廠合作取得了部分生產規模實驗的 成功。
除了分散染料微膠囊的染色研究,其他染料的 研究還尚少。孫曉竹等 以天然色素姜黃為芯材,β—CD為壁材進行了微膠囊染色研究,確定了微膠囊化的最佳包合工藝為:溫度50ºC,時間2 h,芯壁 材比1:4,乙醇體積分數為50%。染色后織物的摩 擦及皂洗牢度不經過還原清洗就可達到4級以上, 優于純姜黃素染色。
埃及研究者E1.Zawahry M M等 對活性染料 微膠囊染色進行了研究。研究主要以70%乙酰丙 酮改性后的大豆卵磷脂為壁材,活性染料為芯材,制得了最大粒徑約為16nm的微膠囊。并就羊毛染色進行了探討,確定了最佳染色工藝為:鹽用量10% (owf),溫度95℃,染色時間60 min,30 min后加入 一定量的曲通100助染。最終染色產品的色牢度和 摩擦牢度等均比常規染色高。埃及研究者還將活性 染料微膠囊對絲織物進行了染色研究,與常規方法 相比,它們的染色牢度差別不大,但染色后的殘液幾 乎無色,染浴可以再利用,為產業生產提供了一個經 濟環保的染色工藝 。
1.3 “色媒體”無鹽無堿染色技術
2007年,廣東德美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請了“一種纖維材料改質的方法及其染色工藝” 的發明專利 ,提出了“色媒體”無鹽無堿染色概念及一種新的清潔生產技術。色媒體無鹽無堿染色原 理是纖維陽離子改性研究的發展與完善,纖維陽離 子改性能夠較好的實現染料的無鹽上染,但還不能完全解決需要加堿固色的問題。德美公司研發并提 出的色媒體染色,可以實現在無鹽、無堿、無尿素環 境下與陰離子型染料或涂料進行常規染色,與傳統 染色相比,縮短了工藝流程,提高了染料利用率,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節省了大量能源。 色媒體無鹽無堿染色技術的核心是色媒體的制備。色媒體是一種含有活潑氫和反應性功能團的預 聚物,含氮量為5%~45%,其中至少含有羥基、氨 基及亞氨基等活潑氫基團的一種,以及少量含有異 氰酸酯、環氧基、氯甲基等反應性功能團的一種 。 染色時用色媒體對纖維進行浸軋或噴涂預處理,向 纖維引進陽離子染座從而使得陰離子染料或涂料迅 速上染和固著。 德美公司將色媒體無鹽無堿染色用于棉針織布 的染色研究已取得較好的效果 ,確定了棉針織布 的色媒體改性工藝為:色媒體用量2%(owf),滲透 劑DM一1231質量濃度1 g/L,60℃處理30 min。 改性后的染色工藝為:染料用量5%(owf),60~ 80℃染色30 min。染色后織物強力保留率和手感 均比傳統染色好,得色量也與傳統工藝相當,雖然親 水性較傳統工藝差,但基本不影響服用。利用色媒 體無鹽無堿染色技術,德美公司通過在染色機中將 不同顏色的活性染料或涂料分別滴加或噴灑到纖維 織物的相應位置,還實現了織物的多色彩染色,與傳 統的印花工藝相比,簡化了工藝條件,減少了化學品 用量,達到了環保節能目的 。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