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仿生發色
仿生發色是指模仿某些昆蟲和鳥類如蝴蝶、孔雀羽毛的發色機理,直接利用光線的折射反射或干涉等原理進行發色。其“染色”概念已不是傳統的染色概念,仿生發色幾乎不用染料或色素,而是將染 色與纖維結構設計、合成加工結合起來,只要材料的 折射率和尺寸不發生改變,所得到的顏色也不會消失,可以真正做到對環境無污染。
目前關于仿生發色的研究尚少。日本基于自然 界蝴蝶翅瓣表面薄片的折射率、大小、形狀和厚度不 同,通過薄膜干涉生色產生各種顏色的原理,開創性 地研制出了結構生色纖維Motphotex絲。國內,亦有 研究者對甲蟲及蝴蝶顏色做了系統的研究,指出甲 蟲的三維光子晶體和蝴蝶的一維光子晶體結構是其 顏色形成的主要因素 。龔龔等 通過研究孔 雀羽毛的結構,發現其發色是由于孔雀羽毛小羽支 中存在蛋白纖維的二維光子晶體結構,提出這些由 黑色素棒、“黏合劑”和空氣構成的二維光子晶體結 構,是孔雀尾羽產生靚麗色彩的主要原因,并給研究 者們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隨著當今納米技術 和生物工程的發展,仿生發色將逐漸成為可能,這將 給紡織品染色帶來一次新的革命。
1.6 染色功能整理一體化技術
染色功能整理一體化技術是由蘇州大學鄭敏等 研究提出的一種新型染色技術 ,通過相轉移技術 和微晶控制技術相結合,實現了無機納米粒子對纖 維的染色和整理一體化。其工藝流程為:無機納米 微晶分散體制備一軋染(軋液率85%~100%)一預 烘(80 ºC,3 min)一焙烘(140℃,2 min),工藝流程 簡單,對環境無污染,所得產品染色牢度和勻染性都 較好,具有抗菌、防紫外(UPF指數達到80以上)、 阻燃等功能。在用無機微晶水性分散體nano.super (R)對真絲進行染色和功能整理的研究中 ,該染 色整理方法還表現出了快速、高效、節能等符合生態 染色的優點,給紡織品染色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2 結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及人們對紡織染色行業的關 注,越來越多的新型紡織品染色技術接踵而至,它們 要么是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要么是提高了 染色的性能和能源的利用,比傳統染色方法更符合 生態標準,給行業實現清潔生產、摘掉其“污染大 頭”的帽子帶來了希望。但對于目前所出現的新型 染色方法,大都還處在實驗室階段,離工業化生產有 一定的距離。要真正利用新型染色技術實現行業生 態化,可以從以下方面加強:①對于新興的染色方 法,研究者或研究機構本身要盡可能爭取資源或與 廠家聯合研究,而相關單位對于有潛能的新型技術 應大力協助和支持,使其盡早脫離實驗室階段而進 入生產化研究。②對于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新型技 術,應加強宣傳和利用,使其真正成為對行業和社會有用的技術力量。③在新技術新思想突飛猛進的時期,應加強相關技術人員或研究人員的培訓和培養,使新技術能夠得以掌握和運用,同時使更多的思想和創意融會貫通,最終實現整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上一頁[1][2][3][4]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