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結果與討論
2.1 丙烯酸十二酯活性單體對聚合物增稠性能的影響
保持1.2.2中其它反應條件不變,改變活性單體在共混單體中的摩爾分數,制得含不同量活性單體的乳膠,配成W(乳膠)= 2%的白漿,對反相乳液聚合物增稠性能的影響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白漿體系的粘度隨活性單體摩爾分數的增加而迅速提高。當活性單體含量達到0.5%后,曲線趨于平緩。低分子量的丙烯酸十二酯可以改善聚合物的水溶性,提高了聚合物的增稠能力。但支化程度達到過飽和后,導致聚合物整體分子量過大,反而使聚合物水溶性下降,故白漿體系粘度變化不明顯。實驗表明活性單體的用量占共聚單體摩爾數的0.5%時較合適。
2.2活性單體對聚合物抗電解質性能的影響
用2%的CaCl2溶液按不同量加入到含自制的含活性單體的摩爾分數0.5%增稠劑W(乳膠)=2%的200 g白漿A中,測試不同加入量下白漿的粘度,并在相同條件下和市場上的普通產品B進行對比,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隨著2%CaCl2溶液的加入量的增加,普通產品白漿體系B的粘度迅速下降,到加入量4 mL時,其幾乎失去增稠能力。而自制的白漿體系A的粘度變化曲線比較平緩,到2%CaCl2 溶液加入量為4 mL時,仍具有相當大的增稠能力。這說明聚合鏈中引入活性單體對增稠劑的抗電解質性能的提高是相當有效的 。
2.3活性單體對聚合物流變性能的影響
保持1.2.2中其它反應條件不變,改變活性單體占共聚單體的摩爾分數,測定聚合物的流變性能,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png)
從表1中可以看出,聚合物的流變性能值隨活性單體用量的增加而逐漸減小,可見活性單體可以很好的改善聚合物的流變性能。
2.4 交聯劑用量對聚合物增稠性能的影響
保持1.2.2中其它反應條件不變,改變交聯劑N,N 一亞甲基雙丙烯酰胺在共聚單體中的質量分數,測定不同產物W(乳膠)=2%的白漿粘度增稠性能的影響如圖3所示。
.png)
由圖3知,當交聯劑加入量小于0.2%,增稠劑粘度較低,隨交聯劑加入量的增加,聚合物的增稠能力提高,當交聯劑用量為0.3%時,增稠劑粘度達到最高,繼續增加交聯劑用量,增稠劑粘 度急劇下降。這是因為線型聚合物引入交聯劑后,形成的網狀結構增強了對自由態水的限制,增稠能力也隨之增加。但過多 加入交聯劑使得交聯密度過大,聚合物的分子量過高,反而降低 了聚合物的水溶性,導致聚合物增稠能力下降。當交聯劑的用 量達0.4%后,由于反應劇烈易產生暴聚,所得產物幾乎無增稠能力。交聯劑加入過多也會影響聚合物的抗滲化性能,研究表 明最佳的交聯劑用量占共混單體質量的0.3%。
2.5 反應時間對聚合物增稠性能的影響
保持1.2.2中其它反應條件不變,每隔一定時間從反應器 中取出樣品,配置成W(乳膠)=2%的白漿,測定其粘度,所得結 果如圖4所示
.png)
由圖4可知,在反應進行25 min左右時,粘度迅速上升。此 時反應體系的熱效應使得溫度不斷升高,大部分的單體都能轉 化成了聚合物,增稠能力急劇提高。之后,剩余的小部分單體繼 續發生聚合反應,體系中的單體濃度越來越低,對聚合物分子增稠能力的貢獻也逐漸減少 。到了90 min左右,粘度不再繼續 上升,反應基本完成。
3 結 論
以丙烯酸為主要原料,加入丙烯酸十二酯活性單體,采用反相乳液共聚法合成了具有抗電解性的丙烯酸增稠劑。最佳反應條件:活性單體用量0.5mol%,交聯劑用量0.3w%,在80℃左右 反應1.5 h所得增稠劑的綜合效果較優。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