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2 重經(jīng)組織的墊紗圖
1 . OL(i , j)=2 , UL(i , j)<0 時,形成閉口的重經(jīng)組織墊紗運動,上端延展線右斜向連接,墊紗數(shù)碼為 0-1/1-3/2-1/ 時墊紗圖如 8(1) 所示。
2 . OL(i , j)=2 , UL(i , j)=0 時,形成開口的重經(jīng)組織墊紗運動,上端延展線豎直連接,墊紗數(shù)碼為 0-1/1-3/2-1/ 時墊紗圖如 8(2) 所示。
3 . OL(i , j)=2 , UL(i , j)>0 時,形成開口的重經(jīng)組織墊紗運動,上端延展線左斜向連接,墊紗數(shù)碼為 0-1/1-3/3-2/ 時墊紗圖如 8(3) 所示。
4 . OL(i , j)= -2 , UL(i , j)<0 時,形成開口的重經(jīng)組織墊紗運動,上端延展線右斜向連接,墊紗數(shù)碼為 4-3/3-1/1-0/ 時墊紗圖如 8(4) 所示。
5 . OL(i , j)= -2 , UL(i , j)=0 時,形成開口的重經(jīng)組織墊紗運動,上端延展線豎直連接,墊紗數(shù)碼為 0-1/1-3/3-2/ 時墊紗圖如 8(5) 所示。
6 . OL(i , j)= -2 , UL(i , j)>0 時,形成閉口的重經(jīng)組織墊紗運動,上端延展線左斜向連接,墊紗數(shù)碼為 4-3/3-1/2-3/ 時墊紗圖如 8(6) 所示。
3 . 3 襯緯或襯經(jīng)組織的墊紗圖
當 OL(i , j)=0 時,作襯緯或襯經(jīng)運動。為了充分全面的分析襯緯情況,當前織針上的墊紗情況要進行向下一個組織循環(huán)的比較和向上一個組織循環(huán)的比較,從而可以準確的得出襯緯紗線的線圈位置及走向。為了判斷襯緯墊紗的線圈起點位置及線圈走向,設(shè)計圖 9 所示的流程圖。
該流程圖表示從當前橫列進行向下一個循環(huán)的比較,當找到滿足條件 ll(i , t)ll(i , t-1) 的橫列時,給 front 變量賦值 -1 ,并立即跳出循環(huán),表示此時襯緯紗線在當前織針的右下方;當找到滿足條件 ll(i , t)=ll(i , t-1) 的橫列時,即給 front 變量賦值 -1 。
按照上述方法,從當前橫列進行向上一個循環(huán)的比較當找到滿足條件 ll(i , t)ll(i , t+1) 的橫列時,給 back 變量賦值 -1 ,并立即跳出循環(huán),表示此時襯緯紗線在當前織針的右上方;當找到滿足條件 ll(i , t)=ll(i , t+1) 的橫列時,即給 back 變量賦值 -1 。
根據(jù)以上流程得到 front 和 back 值,通過判斷 front 值和 back 值的關(guān)系,可以把襯緯墊紗運動歸為下列三種情況:
1 . front=1 , back=1 時,在當前織針上進行右邊襯緯。
2 . front= -1 , back= -1 ,在當前織針上進行左邊襯緯。
3 . front*back= -1 ,在當前織針上 進行中間襯緯。
圖 10(1) 所示是墊紗數(shù)碼為 6-6/2-2/4-4 的右邊襯緯。
圖 10(2) 所示是墊紗數(shù)碼為 0-0/2-2/1-1 的左邊襯緯。
圖 10(3) 所示是墊紗數(shù)碼為 1-1/2-2/3-3 和 3-3/2-2/1-1 的右邊襯緯。
4.結(jié)論
本文從理論上建立了經(jīng)編針織物墊紗圖的數(shù)學模型,描述了各種墊紗情況下墊紗圖的顯示方法,并對生成重經(jīng)、襯緯等特殊類型的墊紗圖作了詳細的數(shù)學描述,為開發(fā)經(jīng)編針織物 CAD 系統(tǒng)提供了詳細的理論基礎(chǔ)。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