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細紗大牽伸的使用,是牽伸理論中的纖維運動的規律以牽伸裝置的形式并配以優質的器材專件、合理的牽伸傳動和最佳牽伸工藝的綜合應用,使牽伸過程中的纖維有規律的變速完成。
羅拉鉗口的必要條件
羅拉與膠輥在一定壓力下,組成握持牽伸纖維的鉗口,必須要持有足夠的、穩定的、有效的握持和牽引纖維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摩擦力界。應盡最大可能地縮小變速區間長度,使變速點前移,盡量達到前羅拉鉗口,從而降低單根纖維在牽伸區內的浮游程度。達到上述兩個條件,僅能趨于接近理想牽伸。
足夠的、有效的、穩定的牽伸和握持纖維能力,就是要使最小的握持力大于最大的牽伸力,才能實現正常牽伸。有效是指羅拉鉗口握持力的形成與摩擦力的正壓力、膠輥與羅拉的摩擦系數表面狀態等。搖架壓力名義同樣是140N,但因膠輥前移量、膠輥的硬度、粗糙度、表面摩擦性能不同,膠輥內在質量的均一性、回彈性能不同,所得到的最小的握持力也不同。
事實上鉗口握持力隨時在變化,因為膠輥、膠圈本身內在質量存在差異,同一膠輥膠圈也存在粗糙度、硬度不勻、表面狀態不勻、回彈性不勻等情況。國外的丁腈聚合物是多元的,而我國是二元或三元的。其它抗靜電劑、抗老化劑等是在煉膠時混入的,由于顆粒較大,和國外相比要差1~2個數量級,難以提高分散度。分散度是造成各種內在質量指標不勻的原因之一,也是國產膠輥與國外知名廠家膠輥質量標準上的主要差距。正是由于膠管內在質量標準不勻造成鉗口握持力不勻,在選購膠管時要考慮這個因素。
有效的握持力不是搖架的名義壓力,握持力特別是前膠輥鉗口的握持力,與正壓力、膠輥摩擦系數、膠輥羅拉表面狀態有關,與膠輥直徑、膠輥前移量、膠輥硬度、回彈力、紡紗卷取張力等有關。不同情況的配置有不同的握持力,同樣搖架壓力設置140N,但得到的最小握持力是不同的。
膠圈結構、內在外觀質量及上、下銷等專件的組合件對牽伸區的牽伸力的變化與穩定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也影響到單根纖維,尤其是浮游纖維間控制力與引導力之間的關系。要使纖維(尤其是浮游纖維)在前鉗口變速點前,按慢速纖維運行速度運行,就要求各專件器材的行位公差、安裝精度要高。
各專件、器材最終都是通過膠輥、膠圈直接與須條發生牽伸作用的,因此牽伸裝置中膠輥、膠圈對實現二對力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萬萬不可忽視,應把膠輥、膠圈作為紡紗工藝的重要內容。
附加不勻由機械波與牽伸波二者組成。機械波是羅拉、膠輥等在回轉過程中造成粗細不勻,規律性牽伸波是由于工藝配置不當造成的。要盡量將變速區縮小,使變速點向前鉗口集中,就要加強對纖維的控制能力,加強膠圈部分控制作用,控制纖維提早變速,同時還要使前后牽伸區穩定,特別是牽伸倍數的穩定。
重加壓、強控制仍是大牽伸工藝的基本原則
重加壓是牽伸鉗口穩定的、足夠的、有效的工作基礎。羅拉加壓值的大小,對鉗口握持力有顯著的影響,隨正壓力加大,鉗口握持力顯著增加。在采用高彈低硬度膠輥后,牽伸鉗口握持力最小值有增大的趨勢,但鉗口握持力平均值變化不大。握持力波動小,握持力不勻率顯著降低。因此,使用高彈低硬度膠輥增加膠輥壓力是增強鉗口握持力的基礎,是必需的。重加壓使膠輥溜滑率小,鉗口握持曲面大,握持力不勻率小,可防止牽伸鉗口握持須條失控,維持良好的正常牽伸。
前檔膠輥的壓力,決定整個細紗前、后區的牽伸力的大小,采用大的粗紗捻系數可以解決粗紗后的意外牽伸及細節。進入前牽伸區中的須條代有捻度形成一個內摩擦力場與上下膠圈配合總的摩擦力界來控制纖維運動,所形成須條的牽伸力也是較大的,就需要前羅拉鉗口有較重的加壓。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