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棉價“緊箍咒”,麻、竹、玉米、大豆等均可成為棉花替代品——我市研發的服裝“會呼吸”
“竹纖維、櫸木纖維、珍珠纖維……”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在一些商場的內衣、家紡用品專柜,一些新型的非棉纖維面料正在代替傳統的純棉面料,占據越來越突出的位置。這一現象與去年9月份開始的棉價持續上漲不無關系。
作為紡織產業最重要的原料來源,棉價的每一絲變化都牽動整條紡織產業鏈的神經。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不愿再被棉價“牽著鼻子走”,開始主動“出擊”,加快了“竹纖維”等非棉類天然纖維的研發。□本報記者劉文艷
一杯咖啡渣可生產兩件T恤
據了解,六七年前,國外的非棉花運動已經開始,大家逐漸減少穿棉花制品,而向植物方向走,玉米纖維、大豆纖維、竹纖維、植物麻纖維等成為棉花很好的替代品。這些新型纖維做成的面料大多具有透氣、吸汗、抗輻射、環保等特點。
此外,塑料瓶也可成為衣服原料,利用回收的聚酯塑料瓶制成再生纖維,再制成衣服面料。碳化后的咖啡渣,加入拉絲,可變成紗線,制作一杯咖啡所產生的咖啡渣可生產兩件咖啡紗T恤。目前,國內國際開發的非棉纖維主要有玉米纖維、海藻纖維、竹纖維、菠蘿纖維、香蕉纖維、咖啡纖維等。
實際上,棉紡織業也是伴隨著新型纖維的發展而發展的。大約五年前,宏遠集團正式進入竹纖維領域,目前正在打造全國最大的竹纖維生產基地;福建鑫華也將“竹原纖維項目”作為重點項目,接下來,還將研發“構樹纖維”、“羅布麻”等新天然纖維;石獅文興集團則通過從玉米秸稈等生物基產品中提取原料纖維,制成了多種新面料樣品,先后被浙江兩家知名服裝企業看中。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