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棉產品價格貴上一倍
“棉價的上漲在不斷壓縮紡織企業利潤的同時,也給非棉纖維等新材質面料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福建宏遠集團陳蒼松表示。以竹纖維為例,由于竹纖維的原料不似棉的原料提取的技術成熟,而且產地有限制,所以原材料就比棉高很多,因此一般制成衣服的話,價格比較高。因此盡管在功能性上優于棉制品,一開始卻并不受“青睞”。
“隨著棉價的上升,普通棉紗的價格和竹纖維等非棉纖維的價格差距正在縮小,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竹纖維。”陳蒼松稱。據介紹,目前,原本每噸3萬元左右的精梳棉紗價格已經漲到3.6萬元左右,還呈上漲趨勢,而竹纖維目前價格為每噸4.2萬元左右,大豆纖維的價格為每噸4.3萬元左右,而以竹纖維等為原料的成衣價格零售價基本可以達到棉制品的兩倍左右。
據了解,在國內市場上,一件竹纖維材料的普通文化衫售價可達200元,在日本,一件竹纖維西服的市場售價高達500美元至1000美元。
終端產品借新材料“提價”
相關測算顯示,生產1噸棉花要7畝耕地,而生產1噸竹纖維只需2畝林地。一噸竹纖維比普通棉漿纖維能多賣五六千元,成本卻低兩千多元。在今年的廣交會上,一些外貿企業通過在服裝中加入新型纖維,報價上漲了兩至三成,在增加利潤的同時,也收獲了豐厚的訂單。
“新興紡織品受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小。泉州的紡織產業鏈十分完備,更應提高非棉服裝產品的開發和應用程度。”紡織品流行趨勢研究專家王威此前在泉州表示。
從竹纖維毛巾到竹纖維內褲,再到竹纖維襯衫、竹纖維西裝……竹纖維等非棉纖維制品正在一步步走向產業化。在今年的春夏訂貨會上,我市兩企業不約而同地推出了“會呼吸的休閑褲”,這種褲子就是由竹纖維面料制成。
竹纖維也被應用于西服,如杉杉;被應用于梭織襯衫,如雅戈爾。“非棉纖維等新材料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服裝產業中,不僅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棉價的‘緊箍咒’,而且讓產品變得更具個性和吸引力。”業內人士稱。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