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納米科技專項\’高感性納米復合功能纖維的規模化生產及其應用\’28日結束項目驗收。項目研發出的抗菌系列材料將以\’納米衣\’的形態\’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目前中國外貿調結構背景下,紡織服飾行業正努力轉變生產方式、通過自主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據統計,2009年中國纖維產量超過2600萬噸,居世界第一,約為排名第二的美國6倍。但功能性、差異性產品的比例低于40%,低于發達國家60%的水平。
經科學發現,納米衣物因含有特別的納米微粒,可持久釋放微離子,屏蔽體外細菌,具有極強的功能性。
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導下,東華大學材料、服飾、紡織、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研究人員經過2年努力,突破納米紡織材料的技術瓶頸。
上海市科委納米中心主任閔國全介紹,納米技術應用于紡織服飾領域有兩大難點:一是納米微粒和纖維的結合,二是工業化生產。
據介紹,此前,國內市場上以\’納米衣\’為賣點的前期產品多采用將成衣或纖維浸入納米溶液的方式,但效用較短。而該專項成果則屬納米附著結構,采用納米銀緩慢釋放技術。已進行相關產品生產的上海德福倫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衛忠介紹,用這一新穎的材料生產出的衣物能長效抗菌,經過50次標準洗滌后,抗菌效率仍達99%。
項目驗收組專家、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會長葉永茂認為,目前,國產纖維在抗菌領域已經完全能和國際水平相抗衡。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