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2O2漂白浴中加入活化劑,是一種可以有效提高漂白效果的化學方法。H2O2活化劑是酰基結合了某些基團的酰化劑,如四乙酰乙二胺(TAED),四乙酰甘脲(TAGU),五乙葡萄糖(PAG),壬酰基苯磺酸鈉(NOBS)等。H2O2活化劑可與H2O2反應生成氧化能力更強的過氧酸,大大提高H2O2在較低溫度和pH值條件下的漂白效果。
目前,TAED/H2O2體系的漂白工藝在棉、大豆蛋白復合纖維等方面已有較多研究[1—3],而在純羊毛的漂白方面,文獻報道較少。本文研究了各種因素對TAED/H2O2體系漂白羊毛效果的影響,并對四乙酰乙二胺(TAED),四乙酰甘脲(TAGU),五乙酰葡萄糖(PAG)漂白效果進行了比較。
1試驗
1.1材料
織物:市售純羊毛織物。
藥品:TAED(工業品),TAGU(工業品),PAG(工業品),H2O2(30%、分析純),乙酸(分析純),硫酸(分析純),無水碳酸鈉(分析純),焦磷酸鈉(分析純),JFC(工業品)。
1.2儀器設備
HD026N型全自動白度計(北京康光儀器有限公司)。
1.3基本漂白方法
漂白處方:H2O2(30%)9 g/L、TAED/H2O2質量比0.5、pH值5~6、焦磷酸鈉2 g/L、JFC 2 g/L,浴比1∶40,時間30 min,溫度60℃。
工藝流程:溶解活化劑→升溫至60℃→加入H2O2,焦磷酸鈉,JFC→乙酸調節pH值→投入織物→保溫30 min→取出織物→水洗→烘干。
2結果與討論
2.1 TAED/H2O2質量比對漂白效果的影響
TAED/H2O2質量比對羊毛漂白效果的影響。隨著TAED用量的提高,羊毛織物的白度先提高后降低。TAED能與H2O2分解生成的HOO-發生親核取代反應,生成過氧酸,過氧酸是比H2O2更強的氧化劑,可大大提高H2O2在較低溫度和pH值條件下的漂白效果[1]。
隨著TAED用量的提高,反應生成過氧酸的濃度增加,漂白效果提高,白度增加。但當TAED與H2O2的質量比超過一定值以后,羊毛的白度開始下降。這可能是受羊毛纖維蛋白質結構的影響,蛋白質的耐氧化性能較差,而過氧酸為強氧化劑,當過氧酸超過一定濃度以后,可能會使羊毛纖維的蛋白質結構氧化顯色[3]。所以在羊毛漂白過程中,過氧酸一方
面使色素氧化消色,另一方面使蛋白質氧化顯色。
開始時,過氧酸的濃度較低,對羊毛蛋白質結構的影響較小,氧化色素消色為主要方面,織物的白度提高;隨著TAED用量的提高,生成過氧酸的濃度提高,使其氧化蛋白質顯色的一面逐漸表現出來,織物的白度開始下降。由圖1可以看出,TAED與H2O2的質量比為0.5時,織物的白度最高。
2.2 H2O2質量濃度對漂白效果的影響
H2O2質量濃度對漂白效果的影響。隨著H2O2質量濃度的提高,織物的白度提高,在H2O2質量濃度大于9 g/L以后,白度的提高不明顯。隨著H2O2質量濃度的提高,生成的過氧酸等有效漂白成分的濃度增加,漂白效果提高,白度增加。當H2O2質量濃度達到一定程度以后,有效漂白成分的生成速率高于織物的消耗速率,使一部分有效成分來不及與織物反應就被分解,造成了無效消耗,也使織物的白度無顯著提高。由圖2可知,H2O2質量濃度為9 g/L較合適。
2.3 pH值對漂白效果的影響
分別用硫酸、乙酸、碳酸鈉調節pH值。pH值對漂白效果的影響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羊毛織物的白度隨著pH值的升高,先提高后降低。pH值對H2O2的分解及過氧酸的穩定性都有影響。隨著pH值的提高,H2O2分解的量與TAED反應的HOO-的量增加,生成的過氧酸濃度增加,但過氧酸在不同pH值條件下的穩定性不同,過氧酸在弱酸性條件下較穩定,而在堿性條件下穩定性較差。pH值對白度的影響,可能是由于pH值對這2種反應影響的共同結果造成的。由圖3可知,pH值為5~6時,織物的白度最好。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