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反應性無鹵阻燃劑CEPPA為第3單體,通過共聚改性制備了分子內阻燃PET樹脂,并經熔融紡絲紡制阻燃PET纖維。利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了阻燃PET樹脂中的磷含量,結果表明,大部分CEPPA聚合到PET分子鏈中。對阻燃PET纖維的結晶性能、染色行為、力學性能及燃燒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阻燃PET纖維的結晶度隨著磷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這使得纖維染色性能提高。阻燃PET纖維采用分散染料在常壓沸染條件下上染率可達90% 。此外纖維具有優異的阻燃性能,極限氧指數(LOI)約為35% ,并且抗熔滴性能得到了改善。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纖維具有優良的物理和力學性能,廣泛應用于服裝、地毯、裝飾、床上用品等領域,成為應用范圍最廣、消耗量最大的化纖品種。但是PET纖維的極限氧指數僅為21% ,屬于易燃纖維,大大限制了其應用。
阻燃PET纖維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共聚改性法和后整理法。后整理法是將PET纖維或織物在含有阻燃劑的整理液中浸漬,使阻燃劑附著在其表面,其缺點是使用過程中阻燃劑易脫落,導致阻燃性能明顯降低。共聚改性法是指阻燃劑參與PET聚
合反應形成分子內阻燃共聚酯,通過熔融紡絲得到阻燃纖維。由于阻燃劑進入PET大分子鏈中,在隨后的加工和使用過程中不容易遷移出來,是一種永久性阻燃纖維 。
本文采用含磷阻燃劑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CEPPA)為第3單體,通過共縮聚反應制備不同磷含量的分子內阻燃PET樹脂,然后通過熔融紡絲得到阻燃PET纖維;阻燃PET樹脂經固相縮聚后紡制阻燃PET工業絲,對纖維的結構性能進行了研究。
1 實驗部分
1.1 原 料
對苯二甲酸(PTA),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乙二醇(EG),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分析純;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CEPPA),四川富爾新紡織阻燃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純度99.9% 。
1.2 阻燃PET樹脂的合成
在聚合釜中按一定比例加入對苯二甲酸、乙二醇、CEPPA以及催化劑等,在240~260℃ 進行酯化反應,待出水量達到理論值的80% 以后,進入縮聚階段,溫度控制在270~280℃ ,真空度保持在10 Pa左右。當熔體黏度達到設定值時,縮聚反應完成,得到含磷阻燃PET樹脂。
1.3 阻燃PET樹脂的表征
采用Prodigy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EXCEL型微波消解儀,測定樣品中磷含量。阻燃PET樣品溶于氘代三氟乙酸,采用BrukerAvance 400核磁共振儀表征阻燃PET的組成。
1.4 阻燃PET纖維結構性能表征
1.4.1 差示掃描量熱(DSC)分析
采用美國Perkin—Elmer公司的DSC-2C型差示掃描量熱儀,以20℃/min的升溫速度對纖維樣品進行測試。根據下式計算聚合物的結晶度。
X= (△日f/△日 )×100%
式中:△ 為纖維的熔融熱,J/g;AH 為100% 結晶試樣的熔融熱,本文采用純PET完全結晶熔融熱,為125.4 J/g 。
1.4.2 染色性能的測定
將纖維放入60℃ 的染液,保持40 min,再以1℃/rain的速度升溫至沸騰,保持浴比為1:100,常壓沸染1 h,采用722 N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纖維上染率。
采用Getag Macbeth Color—eye 7000A測色儀測定纖維樣品染色后的染色深度K/S值。
1.4.3 阻燃性能測定
將阻燃纖維制成織物,參照GB/T 5454-1977《紡織品燃燒性能試驗氧指數法》測定織物的極限氧指數;按照GB/T 5455—1977《紡織品燃燒性能垂直法》測定織物的垂直燃燒性能。
2 結果與討論
2.1 阻燃PET樹脂的表征
采用阻燃劑CEPPA為第3單體,與PTA及EG通過縮聚反應制備不同磷含量的阻燃PET樹脂,控制阻燃PET樹脂的特性黏度為0.65。采用元素分析法測定樹脂中的磷含量,結果見表1。樹脂中實際磷含量與理論計算值比較接近,表明絕大部分的阻燃劑單體通過共縮聚反應進入了高分子鏈。
通過 H NMR分析阻燃樹脂組成(見表2),由表也可以看到阻燃PET大分子鏈上實際PTA含量與CEPPA含量的比值接近其理論值,說明阻燃劑CEPPA有效聚合到PET分子鏈上 。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