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愛春(江蘇清棉集團)
【摘要】介紹了R20型轉杯紡紗機紡制C 27.8tex紗的工藝試驗情況介紹了原棉指標、紡紗工藝流程通過紡紗試驗,對并條道數、分梳輥速度、紡杯型號與速度、阻捻盤型號及車間溫濕度等工藝進行了優選配置。
【關鍵詞】轉杯紡紗機;并條;分梳輥;紡杯;阻捻盤;自動接頭;溫濕度:工藝
R20型轉杯紡紗機是Rieter公司制造的全自動轉杯紡紗機,該機適紡范圍廣,號數從1Otex~125tex,牽伸倍數最大可達400倍,紡杯速度最大可達14000 r/min,最大紡紗輸出速度為220 m/min。該機采用大卷裝、大條筒,可以減少用工,提高生產效率。配備有自動清潔裝囂、筒子輸送裝置、定長裝置;配置先進的紡紗器、智能化的電腦觸摸顯示屏以及快速精確的氣動機械手(ROBOT)。R20型轉杯紡紗機性能先進,我公司曾利用該設備生產了號數為18.22 tex~83.4 tex的紗線,下面主要介紹C 27.8 tex轉杯紗的紡紗情況。
1原棉
原棉品級為3.51,長度28.4 mm,含雜率2.8%,回潮率8.1%,短絨率22.4%,馬克隆值3.8,手揀結雜總數1619粒/g。
2工藝流程
BDT019型抓棉機?→LVSA型高效凝棉器?→MFC型雙軸流開棉機?→MCM8型多倉混棉機?→CXL4型四羅拉清棉機?→DX型強力除塵器(SCFO型異纖清除及微塵分離聯合機) ?→DK903型梳棉機?→HSR1000型并條機?→R20型轉杯紡紗機
前紡工序采用Trutzschler公司清梳聯,開清工序采用多包取棉、精細抓取、均勻混和、漸進開松、多松少打、以梳代打、早落少碎、少傷纖維。梳棉工序加強分梳、提高除雜效能、減少棉結、改善棉網結構,并采用自調勻整裝置。并條工序采用帶自調勻整裝置的高速并條機,降低熟條的條干CV值和重量不勻率,提高纖維伸直平行度。
3工藝試驗
3.1并條道數
一般情況下紡純棉品種并條道數以兩道為宜,主要是考慮到纖維的彎鉤方向和混和效果。但是轉杯紡紗機的分梳輥具有分梳功能,另外,許多梳棉機和并條機都配置自調勻整裝置,對于原料混和效果好、成紗質量要求不是很高的中低檔產品,完全可以采用一道并條。在紡杯速度為115000 r/min、分梳輥速度為7500 r/min、紡杯直徑31 mm、分梳輥型號為OB20型、采用標準引紗管、四槽阻捻盤(K4KK型)的條件下,采用一道和兩道并條紡制C 27.8tex轉杯紗,成紗質量見表1。
從表l中可以看出,二道并條成紗質量優于一道并條,如果成紗質量要求比較高,建議采用二道并條。另外,一道并條纖維混和不勻,容易產生黃白紗影響布面外觀質量,影響染色效果。根據紡紗質量要求,我廠生產C 27.8tex轉杯紗時采用一道并條工藝。
3.2分梳輥速度的確定
分梳輥是重要的紡紗配件,在紡紗過程中,分梳輥主要起分梳纖維、提高纖維分離度和去除雜質的作用。合理選擇分梳輥速度不僅可以提高產品質量,還可以延長分梳輥的使用壽命。一般情況下,原棉纖維長度長、細度比較細,條子定量輕,條子中纖維分離度好,紡制細號紗時選擇較低的分梳速度;原棉中雜質含量高,條子定量較重,條子中纖維伸直平行度差,紡制粗號紗時選擇較高的分梳速度。不同分梳輥速度成紗質量見表2。
從表2試驗結果可知,分梳輥速度太低,條子開松不好,除雜效率低;分梳輥速度太高,條子的開松得到改善,除雜效果增強,但是纖維損傷大,短絨增多,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提高產品質量。因此,紡制C 27.8tex紗時,分梳輥速度定為7500r/min。
3.3紡杯型號和紡杯速度的選擇
紡杯是轉杯紡紗機的關鍵部件,它直接影響成紗質量和產量,生產中可根據原料、產品、質量要求以及產量等因素來選擇紡杯型號和紡杯速度。一般情況下纖維長度不能大于紡杯直徑.小直徑紡杯可紡制細號紗,成紗質量好、疵點少,且在同樣的紡杯速度下動力消耗較低;大直紡杯適紡粗號紗,紗線手感柔軟。在紡C 27.8tex紗時我們采用了直徑為35 mm型號為35-s-D的紡杯和直徑為31mm型號為31-M-D的紡杯,對這兩種紡杯進行了紡紗對比試驗,結果見表3。
從表3可知,3l-M-D型紡杯成紗質量較好。在不同速度下我們又對該紡杯進行了紡紗試驗,結果見表4。結果表明,紡制C 27.8 tex紗時,31-M-D型紡杯速度為90ooo r/min時成紗質量最好。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