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聚丙烯酸酯樹脂涂層結合納米拒水拒油劑的復合整理工藝路線,對滌綸織物進行耐酸和耐堿整理。使用占布質量60%的樹脂和8%的納米整理劑分兩步處理織物,烘干溫度為80℃,烘焙溫度為160℃,烘焙時間3 min,按國家標準測試方法測試,經處理的滌綸織物在洗前和洗后,耐酸堿透過時間均可達到3 min及以上。經處理織物手感柔軟,透氣性良好,能較好保持原有的服用性能,同時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
關鍵詞:聚丙烯酸酯;納米整理劑;耐酸和耐堿;耐水洗
紡織品的耐酸和耐堿整理是一種功能性整理,其整理效果是使織物在一定時間內不被酸堿液滴透過,從而保護人體免受酸堿的腐蝕。其防護原理應用了拒水拒油整理的原理,即通過織物表面涂層能降低液滴在織物表面停留時間,增強織物的耐酸堿效果[1]。
聚丙烯酸酯樹脂對滌綸織物具有優良的黏接性,成膜透明且較薄,能有效降低織物表面張力,具有一定的耐酸堿性能,同時使經處理的滌綸織物很好地保持了織物原有的風格,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2]。納米拒水拒油整理劑的防酸堿原理是通過納米特殊的微結構構造出粗糙表面,產生巨大的比表面能,獲得有較大接觸角的疏水狀態[3]。這里主要對比研究了柔軟劑、增稠劑和聚丙烯酸酯樹脂整理劑用量對滌綸織物耐酸堿整理效果的影響,從而得出最佳配方。在此基礎上,結合耐水性測試,研究耐酸堿處理對滌綸織物透氣性能的影響。
1·試驗部分
1.1材料及儀器
滌綸機織物,織物參數見表1;用乳液聚合法自制聚丙烯酸酯樹脂整理劑;自制納米拒水拒油整理劑(納米二氧化硅穩定懸浮液);化學試劑、柔軟劑、增稠劑為市售。 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家用雙缸洗衣機,電子天平,YG461數字透氣量儀等。
1.2試驗流程
坯布→刮刀涂刮聚丙烯酸酯樹脂整理劑→烘干(80℃,30 min)→刮刀涂刮納米拒水拒油整理劑→烘干(80℃,30 min)→烘焙(160℃,3 min)→洗前測試→洗滌→洗后測試。
1.3測試
耐久性測試:洗衣機洗滌,水溫(40±3)℃,洗滌液質量濃度2 g/L,浴比1∶30(布與水的質量比)。
耐酸和耐堿性測試:分別用30%鹽酸、80%硫酸、40%硝酸、30%氫氧化鈉溶液,按照GB24540—2009《防護服裝酸堿類化學品防護服》[4]標準中的測定方法,對織物進行酸堿透過時間。
透氣性測定:取坯布及經最佳丙烯酸酯整理劑配方整理的試樣,在YG461數字透氣量儀上進行織物透氣率測試,布樣尺寸為30 cm×30 cm。儀器參數設置為φ3.0,壓差為100 Pa,透氣面積為20 cm×20 cm。
2·結果與討論
2.1不同配方的聚丙烯酸酯整理劑整理織物的耐酸堿性
按照試驗流程處理滌綸織物,整理劑加入部分添加劑,有如下3種不同的聚丙烯酸酯整理劑:整理劑A,含增稠劑和柔軟劑;整理劑B,含柔軟劑但不含增厚劑;整理劑C,含增稠劑但不含柔軟劑。在樹脂整理劑和納米整理劑用量相同的情況下,對比3種不同配方的耐酸堿性能。這里固定聚丙烯酸酯樹脂用量為布質量的40%,納米拒水拒油整理劑用量為布質量的8%。
增稠劑和柔軟劑都對處理后的滌綸織物的耐酸堿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與整理劑A相比,整理劑B對硝酸的防護效果較弱,但對堿的防護效果較好;而整理劑C對硝酸的防護效果比整理劑B更弱,但對鹽酸的防護效果最好。
按耐洗性能測試標準進行洗滌,測試結果由表2可以看出,洗后織物對酸和堿的防護效果均有所降低。綜合考慮以上數據,發現整理劑A和B的耐酸堿性及耐洗性能均優于整理劑C。因此可以得出,增稠劑對樹脂整理劑的耐酸堿效果較差,柔軟劑的效果較好;但增稠劑可提高整理劑黏度,因此添加柔軟劑的同時可適當降低增稠劑的用量,整理劑仍具有很好的防護效果。
2.2聚丙烯酸酯整理劑用量對織物耐酸堿效果的影響
聚丙烯酸酯整理劑用量為布質量的20%、40%、60%、80%、100%,并按試驗流程整理滌綸織物后進行織物酸堿透過性測試,結果如表3所示。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