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觀檢驗的規定與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目錄》中的規定,紡織品外觀檢驗的內容包括纖維、紗線、織物、服裝成品等20多種,其中,對纖維制品的檢驗內容主要包括:棉纖維的成熟度,纖維的細度,纖維形態特征的鑒定和檢驗方法;對紗線的檢驗內容主要包括:紗線疵點的分級,紗線毛羽的測量鑒定,對本色棉紗線進行實驗檢驗的方法,對棉制紗線、化纖純紡和混紡紗線的檢驗方法;對織物的檢驗內容主要包括:織物折皺等級評定,織物懸垂性能測試,織物起球程度的檢驗,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機織物顏色和色差的測定方法,機織物的長度、幅度與密度的測定,機織物光澤的測定,織物鉤絲實驗方法,織物表面抗濕性能測定方法,本色棉布實驗方法,印染棉布的等級劃分;對服裝成品的檢驗內容主要包括:服裝表面外觀是否存在瑕疵,服裝表面接縫等級評定,熱熔黏合襯布干洗后的外觀及尺寸變化的測定,棉針織內衣和腈綸針織內衣表面疵點評定規定等。
2紡織品外觀檢驗的內容
盡管對于紡織品的外觀質量檢驗的規定諸多,但重點主要集中在幾方面:即對原料質量的檢驗、對織造質量的檢驗、對前處理工序的檢驗和對染色質量的檢驗。
(1)對原料質量的檢驗
原料的質量問題包括:原料的紋理條干不均勻,有明顯的胖瘦絲、大肚紗,存在著紗結和異性纖維,網絡絲不良,原料的接頭過多,混紡紗混合不均勻,氨綸包覆絲的質量不合格等。這些問題大多是由于匹樣確認和缸樣確認時沒有把成品外觀質量檢驗放在重要位置造成的,同時有些原料的顏色也導致疵點不利于辨認和發現,因此在檢驗過程中,耐心和細致是必要的,同時也要借助先進的設備儀器,來提高檢驗的效率和完善程度。
(2)對織造質量的檢驗
產生織造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設備本身存在的問題,織造技術的問題,織物的原料質量,織物的組織結構,織造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設備操作者的技術水平,織造過程中的錯誤和疏漏等。以機織物為例,斷經斷緯、錯經錯緯、縮紆縮緯、停車痕、緯檔、接頭、嵌條經紗或緯紗錯位、緯密過密或過稀、布邊松懈、卷布軸松動、上機門幅過窄、組織結構錯誤等都屬于織造方面的常見疵點。這些織造方面的問題和瑕疵,有些是可以進行修補的,另一些則是無法修補的。對于可以修補的織造問題要進行修補,無法修補的織造問題,可以采取吊線讓碼、開剪拼匹等方法讓織造問題對織物的影響減少,對于一些嚴重的、比較明顯的織造瑕疵則必須采取開剪處理。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