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筆者認為有二個誤區需要解決。
本身無毒,并不代表使用過程中無毒不帶支鏈的線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鈉<5>(ABS),雖然生物降解性好,但其降解過程中產生具有毒害性質的芳香苯,因而不是綠色化學品;在凈洗劑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三聚磷酸鈉(STPP)作助洗劑,尿素作助溶劑,這兩種原料均無毒性,然而大量的磷、氮化合物在使用過程中排入河流,可引起河水的富營養化,所以含磷的凈洗劑也不是綠色染整所要選擇的對象。
再如一般軟水劑及氧漂穩定劑(如AR-750)等含有有機螯合劑EDTA等,本身也無毒害性,但是其螯合產物的生物降解性很差,也就不是環境友好的產物,在綠色染整中應盡量避免使用。
天然染料并不等于一定無害由于目前市場上使用的合成染料中,約70%是以偶氮反應為基礎的<6>,而偶氮結構的染料被認為是存在具有潛在致癌性的芳香胺,因此人們對合成染料存在疑慮。
鑒于合成染料的不安全性,天然染料的開發和利用又重新得到人們重視,許多染色工作者都在研究開發天然染料。然而天然染料除了數量較少外,主要的問題是色牢度(特別是水洗牢度)不高,染后必須經過媒染劑處理,這些媒染劑一般為亞鐵鹽、銅鹽、鉻鹽等。除亞鐵鹽外,銅離子和鉻離子都對人體和環境有害,如果在染色過程中使用量過大,其殘留離子存在于織物上,就可能對消費者構成威脅。已有發現人體的汗液、唾液等能使結合的重金屬離子游離出來而造成危害。所以那種認為紡織品只要使用天然染料染色,就一定是生態的的理解是片面的。另外,天然染料一般用于天然纖維的染色,天然纖維織物做內衣用較多,有些天然染料對人的皮膚有過敏的作用。
例如,等離子體技術是屬于在織物表面進行處理的方法。經等離子體處理的滌綸纖維再經過接技聚合后,除增加上染率外,其表面可形成凹凸現象<7>,這種凹凸表面具有較低折射率,從而產生增深效果,進而達到節約染化料的目的。
超臨界CO2染色則是使染料溶劑化而達到無水染色的目的;而生物酶在前處理過程中的應用,使前處理過程變得高效且條件溫和,從而達到節能、高效目的。
當然,有些高新技術的應用還需要一個成熟的過程,但可以預見,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開發應用,綠色染整將變得更為可能,從而染整生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