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紡織品中有害物質標準檢測方法中質譜分析技術的應用,概述了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高效液相色譜一質譜聯用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一質譜聯用技術在紡織品檢測方面的廣泛應用及其發展前景。
紡織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包括從紡織品中提取出來的甲醛、禁用偶氮染料、可萃取重金屬、鄰苯二甲酸酯、有機錫、氯化苯和氯化甲苯等。這些有毒有害物質的存在一方面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紡織品能否順利進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紡織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無論是對人類健康還是對推動我國紡織品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紡織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以儀器分析為主,而這其中質譜分析占的比例最大。質譜(又稱質譜法)是一種與光譜并列的譜學方法,質譜分析具有靈敏度高、樣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離和鑒定同時進行等優點,在一次分析中可提供豐富的結構信息。將分離技術與質譜法相結合是分離科學方法中的一項突破性進展,而且在紡織品檢測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聯用技術檢測紡織品中的禁用偶氮染料、氯化苯和氯化甲苯、含氯酚、殺蟲劑、有機錫化合物等有害物質;用液相色譜一質譜(LC-MS)聯用技術檢測紡織品中的有機氮農藥殘留、表面活性劑、致敏性分散染料、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等;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聯用技術檢測紡織品中重金屬含量等。
1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技術在紡織品檢測中的應用
1.1 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
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的條件下會還原出某些對人體或動物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紡織品/服裝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與人體的長期接觸中,染料可能被皮膚吸收,并在人體內擴散。這些染料在人體的正常代謝所發生的生化反應條件下,可能發生還原反應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經過人體的活化作用改變DNA的結構,引起人體病變和誘發癌癥…。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合成染料品種約有2000種,其中約70%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為基礎,而涉嫌可還原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品種(包括某些顏料和非偶氮染料)約為210種。此外,某些染料從化學結構上看不存在致癌芳香胺,但由于在合成過程中中間體的參與或雜質和副產物的分離不完善而仍可檢測出存在致癌芳香胺,從而使最終產品無法通過檢測。在Oeko.TexStandard100中規定了24種禁用芳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方法。紡織品經過還原反應后,經合適試劑提取芳香胺后,用GC-MS定性定量檢測芳香胺化合物,檢出限為5 mg/kg。4.氨基偶氮苯經標準方法可檢出苯胺和(或)對苯二胺,因此如果在結果中發現有苯胺和(或)對苯二胺,要繼續用GB/T 23344所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檢查樣品是否使用了可分解為4一氨基偶氮苯的禁用染料。
1.2氯化苯和氯化甲苯的檢測
載體染色工藝是聚酯纖維純紡及混紡產品常用的染色工藝,聚酯纖維由于其超分子結構相當嚴密,且鏈段上無活性基團,因此在常壓下染色時常采用載體染色。某些廉價的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是高效的染色載體。在染色過程中加人載體,可使纖維結構膨化,有利于染料的滲透,但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對環境有害,對人體有潛在的致畸和致密洼。
GB/T 20384-2006 規定了采用氣相色譜一質譜法(GC-MS)檢測紡品中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殘留量的方法。試樣經二氯甲烷超聲萃取后,用氣相色譜一質譜檢測器法進行定性、定量測定。該標準可對23種化合物進行測定,檢出限為0.05mg/kg。
1.3氨酚的檢測
酚類化合物在化學工業中有著廣泛的用途,但卻有著很大的毒性。紡織品中所用的防腐劑主要有五氯苯酚(PCP)和2,3,5,6.四氯苯酚(TeCP)。PCP是紡織品、皮革制品和木材、漿料采用的傳統防霉防腐劑。PCP十分穩定,自然降解過程漫長,對環境有害,因而在紡織品和皮革制品中受到嚴格限制。TeCP是PCP合成過程中的副產物,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由于PCP具有廣譜毒性,也具有很強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效應,被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列入優先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黑名單…
GB/T20386-200規定了紡織品中鄰苯基苯酚(OPP)含量的GC-MS測定方法。試樣經甲醇超聲提取,提取液濃縮后用GC-MS測定,檢出限為0.10m/g
1.4殺蟲劑的檢測
天然植物纖維在栽種的過程中會用到多種農藥,如各種除草劑、殺蟲劑等。在植物生長過程中使用的農藥,有一部分會被纖維吸收,雖然紡織品加工過程中絕大部分農藥被除去,但仍有部分農藥會殘留在最終產品中。這些農藥對人體的毒性強弱不一,且與紡織品中的殘留量有關,但其易被人體皮膚吸收并引發不良反應L g Ja目前國際上還沒有針對紡織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技術和通用的分析方法。GB/T18412.1-2006E中通過超聲波提取和固相萃取凈化技術,研究建立了紡織品中77種農藥殘留的氣相色譜—質譜檢測 方法,包括有機氯農藥26種、有機磷農藥30種、擬除蟲菊酯農藥12種、氨基甲酸酯農藥8種、有機氮農藥1種,涵蓋了Oeko.Tex Standard100和GB/T 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中涉及的45種農藥。
1.5有機錫化合物的檢測
有機錫在紡織品中用作整理劑,防汗除臭。有機錫能夠引起雌性軟體動物變性,哺乳細胞生殖毒性,對人體神經系統、膽管、肝臟、皮膚和內分泌系統均有毒害1 。GB/T20385-2006E12]規定了采用GC-MS法測定紡織品中有機錫的方法。試樣用酸性汗液萃取后,以四乙基硼化鈉為衍生化試劑、正己烷為萃取劑,對萃取液中的三丁基錫
(TBT)、二丁基錫(DBT)和單丁機錫(MBT)萃取衍生化,用GC-MS測定,檢出限為0.2mg/kg。
1.6禁用阻燃劑檢測
阻燃整理劑是一種用作紡織品整理中起阻燃功能的化學整理劑。經研究表明,某些有機類阻燃整理劑對環境及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造成影響,如多氯聯苯(PCBs o多溴聯苯(PBBs)由于與多氯聯苯(PCBs)具有極為類似的結構,因此很多國家已經禁止使用 。
GB/T 24279-200 ̄“ 規定了采用GC-MS法測定紡織品中18種禁/限用阻燃劑的方法。試樣經正己烷一丙酮超聲萃取后,用GC-MS測定。
1.7鄰苯二甲酸酯類的檢測
鄰苯二甲酸酯又稱酞酸酯(PAE),是鄰苯二甲酸形成的酯的統稱。鄰苯二甲酸酯在紡織品中主要應用于紡織涂層制品、印花制品、塑膠印刷品、人造革、柔軟性泡沫材料以及塑料制成的裝飾附件等。鄰苯二甲酸酯在人體和動物體內發揮著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可干擾內分泌,是造成男性生殖問題的“罪魁禍首”。鄰苯二甲酸酯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因此鄰苯二甲酸酯的使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GB/T 20388-2006l1 規定了用GC-MS測定紡織品中13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含量的方法。試樣經三氯甲烷超聲提取,提取液定容后,用GC-MS測定,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和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的檢出限為50.0 mg/kg,其余均為10.0mg/kg。
1.8富馬酸二甲酯的檢測
富馬酸二甲酯具有低毒、高效、廣譜抗菌的特點,對霉菌有特殊的抑菌效果,且抗菌性受pH值影響較小,但是對人體腸道、內臟危害極大 。富馬酸二甲酯在國內產品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相當多的鞋類、皮革家具及家紡等產品都會在包裝中放入含該成分的防潮袋,用于防潮防霉。2009年3月7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2009/251/EC決議,要求歐盟
各成員國禁止將富馬酸二甲酯含量超過0.1 mg/kg的消費品投放市場。
紡織品中的富馬酸二甲酯的測定方法是:用乙酸乙酯為溶劑,對樣品進行超聲提取,提取液經濃縮、定容、過濾后,用GC-MS方法定量,檢出限為0.I mg/kg。
1.9多環芳烴的檢測
多環芳烴(PAHs)是煤、石油、木材、煙草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機物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揮發性碳氫化合物,是重要的環境和食品污染物,迄今已發現有200多種PAHs,其中有相當部分具有致癌性。目前已證實有16種高致癌、致畸變和致突變的PAHs,并被美國環保署(EPA)列為優先考慮的污染物。德國ZEK01.2_08標準規定16種PAHs的最低限量為0.2mg/kg 。
紡織品的多環芳烴可以用GC-MS方法測定:試樣經超聲提取,硅膠固相萃取柱凈化后,濃縮,定容,用GC-MS測定,檢出限為0.1 mg/kg。
1.10有機揮發物
紡織品中存在的有毒揮發性有機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Oeko.Tex Stand 100對生態紡織品有毒揮發性有機物的限量提出了嚴格要求。GB/T 24281-200 ̄” 規定用GC-MS方法測定紡織品中有機揮發物的方法:將試樣置于一定溫度條件的頂空采樣儀中,試樣中有機揮發物釋放到氣相中,以固相微萃取裝置 捕集,并達到吸附平衡,經熱解析后用GC-MS法測定。
2高效液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技術在紡織品檢測中的應用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