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自身生活的關注也越來越細微,炎炎夏日的防曬就是一個明顯的體現。為了遮擋強烈的日光,人們從戴一頂帽子,到使用各類防曬化妝品,再到今夏互聯網上悄然興起且熱銷的輕質防曬衣。
但究竟如何判別防曬服是否真的如商家聲稱的具有很強防曬功能,可能多數普通消費者被問及時,都只能從顏色上進行斷定。就如某電視臺進行的一個隨機街頭調查,有些人認為越淺防曬效果越好,而另一些認為越深防曬效果越好。就紡織品而言,到底哪些因素會影響防曬效果呢?消費者如何才能在購買防曬服時做到明明白白消費呢?這就需要了解一些紡織品防曬性的常識。
服裝防曬效果主要決定于所用外面料的防曬效果。面料的顏色、薄厚和疏密,是影響防曬性的3個基本因素。面料顏色越深越厚越密,則防曬效果越好。通過其他工藝及整理方式,也可以提高防曬效果,比如在面料所用化學纖維的紡絲環節,添加特種納米微粒(增加對紫外線反射和散射),或者使用紫外線整理劑對面料進行處理,或者對面料進行涂層整理。
正規的具有特別防曬功能的服裝,一般都會在衣服標牌上標出明確的UPF值。面料的防曬系數(UPF)顯示紡織品的防曬強弱度,紡織品上標識的UPF值表示紡織品能夠延長皮膚在自然狀態下(無任何防護)對抗紫外線輻射的防曬時間的倍數。UPF值越大,表示對皮膚的防紫外輻射性越好。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