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對高科技紡織品檢測的監督力度、規范企業的生產和銷售行為。國家相關部門要十分重視對高科技紡織品尤其是功能性紡織品檢測的監督,市場上大量的高科技紡織品不僅價值遠高于普通紡織品,而且其對消費者的影響也至關重要。監督部門密切跟蹤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生產與消費,對企業原輔材料管理、生產關鍵點控制、檢測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的調查摸底和分析研究,及時對新出現的產品進行檢測,有針對性地加大兒童服裝的甲醛含量、PH值、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促進企業產品的標準化工作,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2)籌建紡織品檢驗中心。與高科技紡織品不斷涌向相對照的是,我國的檢驗技術相對滯后,對高科技紡織產品的質量監督與檢驗工作,在我國尚處于研究探索階段。而且在紡織品檢測市場中,中國商檢、質檢、纖檢系統檢測機構占45%,國內民間商業檢測僅占5%,半數為國外檢測機構所占有。比如,目前瑞士通用公證行(SGS)、美國測試公司MTL等國際檢測機構,已經在我國初步完成了商業布點工作。因此,我們要積極籌建紡織品檢驗中心,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質檢資源,更新檢測設備、提升裝備水平,同時加強科學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水平,提高紡織品質量,促進產業升級,充分發揮技術監督各項職能,培育和增強中心服務功能,通過標準化、計量基礎性工作,組織設大賽,申報評選名牌、免檢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人員上崗培訓等服務,使中心不僅僅是檢測中心,更要成為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優質服務。
總之,我國紡織品檢驗市場潛力大,檢驗競爭格局正在形成,中國檢測市場未來幾年都將保持15%以上的增長,其中民營檢測機構增長速度最快,超過30%。可見,紡織品檢驗領域尤其是高科技紡織檢驗必將是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需要我們認真對待。解決紡織品的質量問題要從多方面著手,主要是:第一,加強對消費者安全性紡織品的消費宣傳,提高消費者對紡織品最基本的鑒別常識。第二,加強對紡織品生產過程中質量安全指導。紡織工業的生產鏈包括原料加工、紡紗、織造、印染、后整理加工和服裝制成品加工等。專業纖檢機構要指導和監督生產企業把好質量安全關。第三,完善紡織品的健康指標標準,及時制定相應的檢測標準和技術手段。當前紡織業發展迅速,各種新型纖維不斷涌現,但我們尚沒有出臺相應檢測標準和方法。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