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闡述了中國紡織助劑市場的現狀,分析了紡織助劑工業在開發新紡織助劑、適應新紡織纖維和新染整技術需要以及技術革新等方面的發展趨勢。
紡織助劑對紡織品的升級換代和提高附加價值至關重要,不僅可使紡織品更功能化,如抗菌、防腐、防水、防污、阻燃、防縮、抗皺、柔軟、增艷、透濕和消除靜電等,而且還可以改造染整工藝,使紡織品更趨高檔化,更具時代感,更加綠色化。因此近年國內外紡織助劑工業發展很快,有人說世界進入了助劑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不過份。
1 市場現狀
目前全世界紡織助劑共有近loo個門類,1.5萬余品種,年產量約280萬噸,其中印染助劑和后整理劑的產量增長較快。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等的紡織助劑產量與纖維產量之比為15:100,世界平均水平則為7:100。主要大型紡織助劑生產企業大多集中在西歐和日本,其中西歐的紡織助劑在世界市場上處于支配地位,主要供應商有BAsF、Bayer、clariant、ciba精化和NoVo等公司。市場上紡織助劑的年消耗量在230萬噸左右,從總體上可以說供大于銷,2000年為205.4萬噸,它比上世紀90年代初增長了25%,平均年增長率2.4%。世界各地區市場需求量的增長情況是不同的,東南亞地區由于近年世界紡織產業從傳統的生產中心美國和西歐等向其轉移,它對紡織助劑的需求量增長很快,上世紀90年代的年均增長率超過4%,到2000年的需求量達到了83萬噸;而北美和西歐在同一時期的年均增長率約1-5%,2000年的需求量分別為40.3萬噸和34.4萬噸;日本在同一時期的年均增長率僅0.4%,2000年的需求量為9.75萬噸,可見東南亞各國
紡織助劑的需求量已超過北美、西歐和日本之和,列世界第一。但西歐和日本的紡織助劑由于品種多、質量好、服務全等因素,它們在東南亞紡織助劑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并且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與世界紡織助劑市場相比,中國的紡織助劑市場只有世界的10%左右,紡織助劑產量與纖維產量之比約為3.7:100,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強。不過近年我國紡織助劑工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上世紀70年代紡織助劑的年消耗還只有數千噸,而到90年代末的消耗量已達到24萬噸/年,其中國產助劑超過20萬噸,進口助劑約2.2萬噸,國產助劑的自給率超過80%。中國紡織助劑的年產量在26~27萬噸,其中前處理劑約7.4—7.7萬噸,主要有凈洗劑、滲透劑、油劑、精練劑、穩定劑等:印染助劑在11.8~12.2萬噸,主要有勻染劑、消泡劑、促染劑、乳化劑、分散劑、粘合劑、增稠劑、固色劑、防染劑、熒光增白劑等;后整理劑6.8~7.1萬噸,主要有抗靜電劑、柔軟劑、樹脂整理劑、阻燃劑、防水劑、涂層劑等。
目前我國生產的紡織助劑品種約1200個,其中主要品種200個左右。紡織助劑的生產企業約1100家,分布在各個行業中而以民營企業居多,合資和獨資企業也約占8~10%。
我國紡織助劑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出口,隨著國際市場的不斷開拓,紡織助劑的出口量增長較快。近年年均出口約2.0萬噸、占紡織助劑年產量的7.5%左右,出口的主要地區是東南亞各國。由此可見,我國紡織助劑的產量和消耗量還處于較低的水平,既反映了我國紡織助劑行業組織結構的不合理性,也呈現出我國紡織助劑無論制造技術還是品種質量都與國際水平存在著較大差距,主要問題有:
●紡織助劑企業多、小、散,未形成規模經濟,缺乏競爭力。
●通用助劑的生產能力過剩,且生產企業競相壓價。例如用于紡織助劑的表面活性劑的生產能力及產量已大大超出國內市場的需求,用其制成的助劑價格一跌再跌,已無利可圖,這與紡織助劑生產企業盲目重復建設、無序競爭直接相關。
●助劑品種少,尤其是專用高檔助劑更缺,不得不依賴進口。目前我國已開發和生產的紡織助劑品種大約只有世界品種數的8%,專用高檔助劑的比例更低,例如有機氟系列防水防油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20多年來的科技攻關雖然開發了一些新紡織助劑,但紡織助劑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并未明顯縮小,目前開發高檔助劑的水平仍很低下,新技術很少應用,這勢必影響我國在高檔助劑方面的競爭力。我國加入wT0后高檔助劑的進口成本會進一步降低,更多的外資企業將進入我國市場,使得我國高檔助劑的發展困難更大。
●環保型紡織助劑的開發和發展緩慢,這是當前發展紡織助劑最突出的問題。
●助劑質量不穩定,缺少檢測手段,特別反映在紡織助劑的一致性上(包括質量指標和可用性等)。另外,助劑的純度不高,雜質含量大、成分也不清楚。
●紡織助劑的標準化工作還很落后,大部分紡織助劑的質量指標只有常規、通用的指標,缺少特性指標,也無對特性指標的檢測技術。
●助劑生產技術和三廢治理水平亟待提高。迄今助劑生產中一些主要的單元反應仍采用傳統工藝,清潔工藝和新技術的應用尚不普遍;生產過程也多半采用人工或半機械化操作,這樣勢必影響生產效率。另外,由于紡織助劑的品種繁多,而且多數品種的產量不大,制造過程中會產生相當數量成分復雜的三廢,再加上長期來對三廢治理技術重視不夠,處理水平低,因此紡織助劑產品的毒性與制造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該行業發展的瓶頸。
2發展趨勢
紡織助劑的發展與紡織工業緊密關聯,“十五”期間中國的紡織工業將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紡織纖維的產量將達到1300萬噸。其中合成纖維的年均增長速度約6.6%,2005年的產量將超過750萬噸,天然纖維的產量將超過500萬噸。這對紡織助劑的需求將增長,預計年均增長速度不會低于6~7%,到2005年產量將達到37~39萬噸。另外,新紡織纖維和新的印染與整理技術將不斷被開發,再加上中國加入wTO后會逐步取消紡織品的出口配額,紡織品的出口會獲得一定的增長,對紡織助劑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這些都是中國進~步發展紡織助劑的重要市場,它們將呈現出下列五方面的趨勢和特點。
2.1 開發適應新纖維和新技術需要的專用助劑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的“十五”發展規劃,在“十五”期間開發的新紡織纖維及其制品有一細四異纖維(即超細、異纖度、異收縮、異截面、異材質等纖維)、彈性纖維、新纖維素纖維(如Tencel、Modal、Lyocell等)、復合纖維、功能性纖維(如超防縮、超柔軟、磨絨、涂層、阻燃、抗靜電、陽離子化等纖維)、仿毛混紡交織織物等。這些新紡織纖維及其制品的誕生,帶動了一系列新染整工藝的研究與開發,對紡織助劑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Tencel纖維和大豆蛋白纖維的出現,需要一些特定功能的助劑如浴中潤滑劑、酶制劑等來幫助其生產加工的順利進行:又如麥飯石功能纖維是一種新型功能性纖維,它也需要一些新助劑來幫助加工。另外,為了適應環境保護、節約原材料與能量,使染整加工更簡便與更可靠等要求,開發了一些新的染整技術如低溫等離子技術、退一煮一漂一染色濕短蒸工藝、過熱蒸汽連續染色工藝、數字噴墨印花技術、原坯布染色技術、冷軋堆高效練漂及堿氧一步法工藝等,它們都對紡織助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還有為了滿足市場上多種特定的效用如遮陽服的防紫外輻射,醫用防失禁產品的特強吸水性等,需要具有特定功能的專用助劑等。
2.2注重環保型助劑的發展
隨著國內外市場對綠色紡織品和環境生態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ISO 14000的頒布與實施,環保型助劑已是近年及今后國內外紡織助劑廠商競相開發的主攻方向。環保型紡織助劑的要求已在Eco—Tex standard 100(2002年2月版)中非常明確地標明,它們除了應具有紡織行業所要求的牢度性能和應用性能外,還必須滿足下列環保質量指標: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