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染色時間
采用中低火和中火分別加熱(中低火2min時加鹽,中火1min時加鹽,氯化鈉用量為40g/L)染色不同時間后,再加入30g/L碳酸鈉固色3min。結果見圖2。
由圖2可知,中低火加熱4min、中火加熱3min時相對色力度值即超過100%;相同火力條件下,染色時間越長顏色越深;相同時間下火力越大染得的顏色越深;時間越長,不同火力下染得的相對色力度值相差越小。在本實驗中,中火及中低火的加熱染色時間為4~5min即可。
2.2.3氯化鈉用量
采用中低火和中火分別加熱(中低火2min時加鹽,中火1min時加鹽,氯化鈉用量依次為10、20、30、40、50、60g/L)染色5min后,再加入30g/L碳酸鈉固色3min。結果見圖3。
由圖3可知,采用相同火力加熱時,隨著氯化鈉用量的增大,織物的相對色力度值逐漸增大。采用中低火、中火加熱時,當氯化鈉用量達到40g/L時織物相對色力度值變化都不明顯,確定氯化鈉的適宜用量為40g/L。
2.2.4碳酸鈉用量
采用中低火和中火分別加熱(中低火2min時加鹽,中火1min時加鹽,氯化鈉用量40g/L)染色5min后,再依次改變加入碳酸鈉的量為10、15、20、25、30、35g/L,固色3min。結果見圖4。
由圖4可知,采用相同火力加熱時,隨著碳酸鈉用量的增大,織物的相對色力度值逐漸增大;當碳酸鈉用量達到25g/L時,采用中低火、中火加熱的織物相對色力度值變化都不再明顯。因此,碳酸鈉的適宜用量為25g/L左右。
2.2.5固色時間
采用中低火和中火分別加熱(中低火2min時加鹽,中火1min時加鹽,氯化鈉用量為40g/L)染色5min后,再加入25g/L碳酸鈉固色不同時間。結果見圖5。
由圖5可知,采用中低火、中火加熱的固色時間為2min時相對色力度值超過100%;采用相同火力加熱時,隨著固色時間的延長,織物的相對色力度值逐漸增大。當固色時間超過3min時,織物的相對色力度值變化不再明顯。因此,實驗用中低火、中火微波加熱固色的時間3min為宜。
2.2.6固色方式
在最佳染色工藝(中低火2min時加鹽,中火1min時加鹽,氯化鈉用量40g/L,染色5min,固色3min)條件下,采用染固同浴和染固不同浴兩種方式固色,比較其對織物相對色力度值的影響見圖6。
由圖6可知,采用相同微波火力加熱時,織物相對色力度值隨著碳酸鈉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當碳酸鈉用量為25g/L時,織物相對色力度值的變化都不再明顯;碳酸鈉用量相同時,染固同浴的相對色力度值要比染固不同浴的相對色力度值大很多。這是因為堿劑的加入又會促使染液中染料進一步上染。
2.2.7堿的種類在最佳染色工藝(中低火2min時加鹽,中火1min時加鹽,氯化鈉用量40g/L,染色5min,固色3min)條件下,改變堿的種類及用量采用染固同浴方式進行固色,不同類型的堿劑對織物相對色力度值的影響見圖7。
由圖7可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采用相同火力處理時,不同的堿固色對織物相對色力度值的影響不同。當用氫氧化鈉固色時,隨著堿用量的增加,織物相對色力度值逐漸減小,這可能是氫氧化鈉堿性太強使染料水解造成的。用磷酸三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處理時,織物相對色力度值隨著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磷酸三鈉固色的織物相對色力度值最大。
2.2.8微波染色速率曲線
采用中低火和中火分別加熱(染料2%[owf],氯化鈉40g/L,浴比1∶40),染色5min后,再加入25g/L碳酸鈉固色3min。染色時間為燒杯放入微波爐開始計時直至堿固色結束,上染速率曲線見圖8。
由圖8可知,采用相同火力加熱時,染料的上染百分率隨染色時間的增加而增大直至染色平衡;加鹽后上染百分率提升明顯,說明鹽的促染作用在微波染色中同樣適用;加堿也對上染百分率有一定的提高,這是由于堿劑的加入破壞了原來的上染平衡,染料又進一步上染造成的。微波染色能夠大大縮短整個染固色時間,節(jié)能效果明顯。
2.3 微波對K型染料染色的影響
分別用活性紅K-2BP、活性藍K-GR和活性黃K-4G3種染料按最佳工藝進行染色,純堿固色,并以各自常規(guī)染色方法染得的織物相對色力度值為標準進行比較,結果如圖9所示。
由圖9可知,在相同條件下,微波對不同活性染料相對色力度值的影響不同,其中活性紅K-2BP色澤與常規(guī)工藝相比差別最大,活性黃K-4G差別最小。
2.4 染色織物的牢度測試
依據(jù)火力不同,織物顏色深淺不同挑選染色樣品進行牢度測試,并與常規(guī)工藝所染的織物比較。考慮相對色深值高的樣品有可能表面浮色多、牢度差,為此,對于中火和中低火特意挑選了相對色力度很高(磷酸三鈉固色)的樣品進行測試,實驗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采用微波加熱染色時,低火牢度較差,而中火及中低火織物的摩擦牢度、皂洗牢度均與常規(guī)工藝相近。對于低火牢度不理想,與低火加熱條件下染料的反應性及滲透能力都較差有關。
3 結論
(1)在相同火力和浴比條件下,染色時間越長顏色越深;在相同時間條件下,火力越大染得的顏色越深。
(2)在相同的條件下染色時,微波對不同結構的染料影響不同。
(3)與常規(guī)染色法相比,微波染色更節(jié)省時間和能源,且染色牢度與常規(guī)染色接近。
參考文獻:
[1]吳長春,賀 靚.棉織物微波染色研究[J].印染,2008,(2):18-20.
[2]楊英賢,姜宜寬.微波技術在染整工業(yè)中的應用及展望[J].染整科技,2005,(1):6-8.
[3]K Haggag.Fixation of pad-dyeings on cotton using micro-wave
heating[J].American Dyestuff Reporter.1990,(8):26-30.
[4]陳英方.純棉織物的微波染色[J].紡織基礎科學學報,1991,(1):1-8.
[5]陳 怡.采用微波加熱在棉織物上進行軋染固色[J].印染譯叢,1991,(4):24-28.
[6]唐志翔,譯.微波爐用于活性染料冷軋堆染色生產(chǎn)時實驗室打樣的探討[J].染整科技,2004,(5):53-59.
[7]Nanda R,Patel G."Microwave oven"a tool for quick re-sponse
in shade development and lab-to-bulk shades trans-lation in reactive
dyeing[J].India Colourage,2002,(12):83-88.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