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分析圖1和表1,筆者試圖進一步找出偶氮苯類分散染料結構與滌錦兩組分染色深度之間的關系。從圖1(a)可以看出,雖然大部分偶氮苯結構分散染料在滌綸上的表觀色深高于錦綸,但是紅5、紅17、紅74、棕1在錦綸上的K/S值較在滌綸上的大,且在滌綸上的分配率均低于50%。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紅5、紅17、棕1三只染料結構中,均含有兩個親水性的一OH基團,這使得染料的親水性增加,易與錦綸形成氫鍵結合,故在染色時更容易上染到親水性較高的錦綸上;而紅74的取代基一NHCO一和一COO一均易與錦綸形成氫鍵結合,因此其對錦綸的上染要高于滌綸。
對比偶氮苯類分散染料的結構不難發現,染料分子中所含親水基的種類直接影響到染料對滌綸纖維和錦綸纖維的上染,特別是一OH親水性取代基的存在。含有一0H的染料對錦綸纖維有較高的上染率,反之,則對滌綸有較高的上染率[圖1(b)]。
2.2分散染料結構對滌錦交織物顏色特征值的影響染料在纖維上的顏色是染料上染纖維并與纖維結合后,兩者作為一個整體吸收某一波長的色光而反射其補色呈現出來的顏色。同一染料上染不同纖維,可能呈現出不同的色光。分散染料染滌錦交織物,滌綸、錦綸組分的色光不同,這可能與染料分子在纖維上的聚集狀態和染料分子與纖維間的溶質.溶劑間相互作用有關。表3列出了不同結構分散染料對滌錦交織物染色后兩組分的顏色特征值。
對于同一種纖維或織物而言,K/S值越大,亮度L 就會越低。但對于不同的纖維,織物的亮度與染料的吸附量和纖維的折射率有關 J。對比表3中滌綸和錦綸織物的£ 值不難發現,大部分染料上染滌錦交織物后,K/S值較大的組分其對應的£’就較小;但對于個別染料,特別是一些淺色染料,如偶氮苯類的紅65,偶氮雜環類的橙42、黃134,雜環類的黃54、黃82、黃186,雖然它們在滌綸纖維上的表觀色深要高于錦綸纖維,但染色后滌綸的亮度要高于錦綸。這主要是因為在染淺色(黃54、黃82、黃134、黃186)或兩種纖維得色量相近(橙42、紅65)時,纖維折射率對亮度的影響起主要作用;滌綸的折射率比錦綸的折射率大,因此滌綸對光的反射較大,亮度也較大。這種滌綸組分表觀色深和亮度均高于錦綸的情況多存在于偶氮雜環類和雜環類分散染料中,這可能與染料分子中含有雜環結構有關。
2.2.2彩度
從表3中的彩度值C 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分散染料在滌綸上的彩度要高于其在錦綸上的彩度,因此滌錦交織物中滌綸組分的鮮艷度優于錦綸組分,這可能與分散染料在滌綸纖維和錦綸纖維內的聚集狀態有關。但偶氮苯類的紫33、藍79,蒽醌類的紅11、紅60在錦綸組分上具有較高的彩度值。
2.2.3 色相角
偶氮苯類的藍79,偶氮雜環類的綠9,蒽醌類的紅60、藍56、藍6O,雜環類的黃186上染滌綸、錦綸的色相角 差別很大,這說明染色滌綸、錦綸纖維的色光發生了變化。從染料的結構分類中不難看出,蒽醌類和雜環類分散染料在滌錦交織物上的色光一致性較差。
分散染料結構對滌錦交織物染色的影響印染分散染料在滌錦交織物兩組分上的色光不同,直接影響了染料在滌錦交織物上的同色性。從另一個方面講,在色牢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挑選合適的分散染料,利用其在滌綸、錦綸上色光的差別來達到滌錦交織物染色的“雙色效果”。
2.2.4總色差
bE綜合說明了亮度、彩度和色相對分散染料在滌錦交織物兩組分上引起的視覺差別。由表3可知,偶氮苯類的紫33、藍79、藍183,偶氮雜環類的橙42和綠9的△ 都在9.0以下,依據GB/T 25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評級,其色差在3級及其以上。這說明偶氮苯類和偶氮雜環類分散染料較適合滌錦交織物一浴法同色染色。
綜合染料在滌綸、錦綸織物上的表觀色深和其它顏色數據來看,滌錦交織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時,偶氮苯類和偶氮雜環類分散染料在滌綸錦綸上的同色性最好;雜環類分散染料次之;蒽醌類分散染料在滌綸、錦綸上的染色性能差異最大。因此,可根據實際生產的需要選擇合適種類的染料以達到預期的染色效果。
3 結論
(1)從分散染料在錦綸、滌綸上的表觀色深來看,大多數分散染料在滌綸上的表觀色深高于在錦綸上的表觀色深。
(2)親水性羥基對偶氮苯類分散染料在滌錦交織物上的分配影響明顯,含有羥基的分散染料對錦綸組分的上染率高于錦綸。
(3)絕大多數分散染料在滌綸上的彩度要高于其在錦綸上的彩度;對于部分偶氮雜環類和雜環類分散染料,滌綸組分的表觀色深和亮度均高于錦綸;而蒽醌類和雜環類分散染料在滌錦交織物上的色光一致性則較差。
(4)總體來說,滌錦交織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時,偶氮苯類和偶氮雜環類分散染料在滌錦交織物上的同色性好,其次是雜環類分散染料,而蒽醌類分散染料的同色性最差。CO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