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不同組織結構進行分析,歸納了容易產生落水變形的品種結構特征,同時研究了加強織物的定形、增加紗線間的作用力和減少紗線的吸濕能力這3個方面的因素對毛織物落水變形的影響,并總結了這些方法的優缺點。生產實踐結果表明,在雙煮中添加化學定形劑x的方法效果最好。
關鍵詞:精毛紡織物;結構特征;后整理;落水變形;化學定形劑X;控制方法
毛紡織品因其獨特的穿著舒適性,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衣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些影響織物尺寸穩定性的指標也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如落水變形。國家紡織標準委員會也將把落水變形指標作為一項紡織品的強制性指標。全國各大毛紡織企業也或多或少地被毛織物落水變形的問題所困擾。落水變形給企業和客戶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毛織物的落水變形問題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本文主要對毛織物落水變形產生的機理及后整理過程的控制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
1實驗
1.1實驗織物
實驗織物規格見表1。
1.2實驗工藝流程及關鍵工序參數
工藝流程為,熱定形一燒毛一單煮一洗呢一雙煮一軋槽一烘呢一刷毛一剪毛一給濕一蒸呢。
單煮工藝:85℃×30min調頭,如加化學定形劑x則在第2次中施加。
雙煮工藝:85℃X40min,間隔加壓,加酸,
pH值為6—6.5。
軋槽工藝:二浸二軋、軋余率65%、車速100r/min。
1.3測試方法及標準
將試樣剪成尺寸為20em×30em,然后在20℃、65%濕度環境內平衡16h后,用家用噴霧器均勻地噴相當于織物重的30%~40%的溶液(5%的合成洗劑溶液),平衡30min和24h后分別對標準樣進行比較評定,內控標準3~4級以上為合格。
2落水變形產生的原因及控制思路
2.1落水變形產生的原因
落水變形現象是毛織物由于濕度變化,整體布面出現“泡泡”的現象。這種現象可能在布料平
鋪或懸掛一段時問后發生,也可能在制衣時或穿著以后出現,該現象如按常規物理測試是無法檢測出來的,需要專門的方法進行檢測,如果企業或客戶沒有這樣的概念,就會產生嚴重的經濟損失,非常具有隱蔽性和危害性。
落水變形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織物內各組分或紗線隨濕度變化不勻,其各組分或紗線的縮
率的差異引起的起泡現象。各組分或紗線的縮率是濕潤脹與松弛收縮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可恢復和不可恢復2種情況。濕潤脹現象是織物長度由于濕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現象,具有可逆性,其值的大小與織物的組織結構、總緊度有關,同時與織物的定形程度密切相關。松弛收縮現象是因內應力或暫時定形張力放松所造成,松弛收縮具有不可逆轉性。這些張力可能在紡紗、織造或后整理時引起。例如在紡紗過程中,特別是在使用大牽伸系統時,個別纖維可能受到張力;在后整理中通常認為濕整理后紗線的應力會完全放松,但是拉幅太寬和超喂不足會造成新的應力,同時干整理中產生的應力形變也會產生成品的松弛收縮。
2.2化學定形劑x的定形機理
定形劑x是一種帶弱濕潤劑的弱有機還原劑,其主要成分為(NH,):S:04,其化學定形的經典機理是以Speakman為代表的定形理論,它認為一s—s一的拆散與重建對定形意義重大。
防為主,事后糾正為輔。因此,在工藝編制時應充分考慮工藝的合理性,避免等到產生落水變形問題后再去糾正。
3常見容易產生落水變形的織物特征經過對落水變形不良的品種進行分析并結合生產中的經驗得出,全毛織物比毛滌織物更易產生落水變形,主要原因是由于毛滌織物中散布的滌綸纖維縮率小,制約了織物中各組分的縮率,從而減少了各組分的縮率差異值,因此落水變形比較小,織物的尺寸穩定性比較好。對于全毛及極少量的毛滌織物,具有以下特征的織物容易造成落水變形。
①當織物中滌嵌線比較密集時(歸類大約為5根≤經紗排列循環根數≤30根中有一根滌嵌線時,織物容易產生落水變形問題。可能是因為嵌線過密時,猶如建筑中的鋼筋一樣制約了整個織物的收縮,當嵌線過于疏松時,嵌線的縮率差異不至于影響整個織物的尺寸穩定性。
②變化組織或復合組織。復合組織中各部分組織的縮率不一致時,會使各組織的濕潤脹不同 而引起其縮率不同,從而產生落水時的起泡現象,比如平紋組織與3/1組織組合時,其染整縮率差異將達3%。
③既有嵌線又有復合組織時更易造成落水變形問題。
④全毛織物中有異支紗鑲嵌時,也容易引起落水變形問題。
⑤平素織物中當存在紗線在紡紗或織造過程中產生應力不均時,也會引起濕潤脹不勻,從而影響落水變形,如散吊或松緊捻紗等。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