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差和條花是滌棉織物染色過程中易出現的疵病,分析了棉花品質和紡織工藝對染色成品質量的影響,詳細介紹了在生產淺藍、深藍、艷藍、綠色、深紫色和紫色及磚紅色等品種時,染料和助劑的選擇,生產工藝的制定,并提出了有效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染色;色差;滌棉織物
1 坯布質量的影響
1.1棉花品質的影響
棉花產地、品質和成熟度對上染率及布面染色質量影響很大。光照充足、生長期長和成熟度好的棉花,其織成品染色得色率高,染色均勻,無白星、死棉;反之,生長不充分的棉花,死棉和蠟質較多,染色后白星嚴重,易染花,且色澤萎暗?!?/p>
1.2織造工藝的影響
滌棉織物在織造過程中加入的漿料對半成品的染色性能也有很大影響。有些紡織廠設備差,織布過程中斷頭和粒頭多,為降低成本而使用的石蠟在練漂前處理過程中很難去除,導致染色后布面發花,蠟條嚴重。還有些紡織廠采用回收舊棉生產滌棉坯布,或將廢舊布條打爛后摻人棉紗中進行織造,導致滌棉坯布組分比例不一致,染色后匹差、條花、死棉白星嚴重,色光萎暗。
2 染色工藝的影響
2.1淺藍、淺靠和靠藍品種
生產淺藍、淺靠和靠藍系列顏色品種時,一般選用分散藍2BLN,分散紅3B和分散紫HFRL拼混,染色織物紅光較重為色深,藍光較重為色淺。分散藍2BLN為低溫型染料,而分散紅3B和分散紫HFRL為高溫型染料,焙烘過程中染色織物易因溫差而造成兩邊淺、中間深的色差,且布幅越寬,色差越嚴重。對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色差 :
(1)通過烘干調整色光
生產該系列顏色品種時,避免因烘干溫度中間高兩邊低造成分散藍2BLN發色不勻,染色織物中間色光深,兩邊色光淺。所以,初開車調整色差時,烘干不開蒸汽。如果仍不能調整色差,需檢測布面的邊中含堿量。如果絲光去堿不凈,色差只能達到3—4級。因此,絲光處理后要充分蒸洗去除堿劑和助劑?!?/p>
(2)調整染色處方
分散藍SGL和SBL為高溫型染料,采用其替代低溫型分散藍2BLN染料進行拼色,可以明顯改善色差,但成本會有所增加?!?/p>
(3)適當降低焙烘溫度
生產淺藍系列品種時,焙烘溫度可適當降低至185—190℃。但該方法只適用于淺藍色品種,不適用于艷藍色品種。因為艷藍色分散染料用量大,焙烘溫度較低,會影響分散染料的上染率,達不到色深要求,且易造成布面發花、發白,色澤萎暗。
(4)縮短色光平衡時間
還原大紅R和還原紅F3B染料的初染率低,初開車時紅光?。浑S著染色進行,紅光增大,染色平衡階段色光才趨于穩定。色光不符樣長度L和色光達到平衡所需時間可按式(1)和式(2)計算得出由式(2)可知,影響染液平衡的因素很多。色光平衡時間越短,車速越快,初開車不符樣數量就越低。例如,織物單位長度質量為200g/m,帶液率為65%,
車速45m/min時,色光不符樣數量與色光平衡時間的.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色光不符樣數量與色光平衡時間的關系
軋槽容積/L 色光平衡時間/min 色光不符樣/m
100 17 765
80 l3.5 607.5
60 10 450
實際生產中,若車速低于45m/min,料槽染料未達滿容積即開車,色光平衡時間會比測算時間短1/3,色澤不符樣大大減少。另外,可以通過添加色淀、沖淡染液及追加染料等方法,縮短色光平衡時間,減少色光不符樣的數量。此外,減小軋槽容積,加快料槽染液循環,或者水洗槽大溢流小水位,也可以縮短色光平衡時間,減少初開車不符樣數量?!?/p>
如果客戶允許,可使用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其色差較使用分散/還原染料低,且前后色光穩定?!?/p>
(5)加人防泳移劑
生產淺藍、淺靠等顏色時,若為滌棉厚重織物,可以添加勻染劑以減少色差;而對于細紡薄型織物,添加勻染劑反而會使布面條花較重,尤其是45texX45tex88根/10cmX64根/10cm119.4cm滌棉品種,條影非常嚴重。對此,加人防泳移劑可以有效改善染料泳移造成的色差,并大大減少布面白星、雨狀條花和織條疵病。
2.2深藍色品種
生產色光較暗的深藍色品種時,常選用分散黑EX—SF、分散深藍HGL和分散紅玉S-2GFL拼混。由于分散黑染料是由多種組分拼混而成,組分含量不穩定;分散深藍分子質量大,結構復雜,且含有不同組分的染料中間體,會影響發色。另外,染料生產工藝的波動
也會造成染料組分含量不一致;出廠時若經調色修色,每次加入的調色染料也不盡相同。雖然這三只染料均為高溫型染料,高溫焙烘利于減少色差,但若修色時采用的調色染料其配伍性不一致,提高焙烘溫度反而會使色差增大,造成織物中間發藍光,兩邊發黑紅光。此時,應棄用此批號染料,或制定合理的生產工藝改善色差?!?/p>
生產深藍色品種時,選用分散/還原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藝,色差較小。采用分散/活性兩浴法染色工藝,需控制好染料比例,使滌棉色相一致。若滌棉織物分散染料染色時形成色差,則活性套染時就很難修補。通常,分散染色時需調整軋車壓力,使中間顏色略深、略暗,以利于活性套染,并保證拉幅后成品色差較小。生產艷綠光深藍色時,采用分散藍2BLN拼色會造成邊中色差,中間發暗無藍光,兩邊則呈艷藍光。此時,應采用分散藍HGL與之拼色可改善色差。
2.3艷藍品種
生產艷藍系列產品時,一般選用分散藍2BLN與分散紫HFRL拼混。分散藍2BLN為低溫型染料,故染色后焙烘溫度定為190~195cI=。實際上,按此焙烘工藝生產出的色布色差反而較重。與淺藍淺紫系列色差相反,艷藍色布的中間又淺又藍,兩邊則呈藍紫色光。這是因為艷藍色品種顏色較深,如果焙烘溫度低,固色牢度差,在高濃度保險粉還原條件下剝色嚴重,造成中間色淺、暗紅光小,而兩邊則呈艷藍紅光;相反,如果焙烘溫度定為2000C,則色差就非常小。
生產中,還應根據艷藍標樣色光是否艷麗來制定焙烘工藝。若標樣色光艷麗漂亮,而采用較高焙烘溫度時色光仍較暗,則應適當降低焙烘溫度,或增加分散染料用量,降低還原染料用量;若標樣色光較暗,焙烘溫度一定要達到200℃,這樣不僅得色深、色差小,而且還可節省染料?!?/p>
2.4綠色品種
生產綠色系列時最易產生色差,且難以解決。因此,合理選料和制定適宜的生產工藝尤為重要。綠色系列大致分為棕綠、黃綠和藍綠三種?!?/p>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