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花織物在裝飾藝術(shù)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人們的生活中是最普及的大眾喜愛的產(chǎn)品,在人類的衣生活文化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這里從織物印花的起源、早期的織物印花(東西方織物印花工藝技術(shù)的相互促進和影響)、機器印花的發(fā)明、多姿多彩的風格流派等四個部分,闡述了印花織物的發(fā)展概況。
關(guān)鍵詞:織物.印花,工藝.圖案,花紋
在人類的衣生活中,印花織物是一種最為大眾喜愛的紡織產(chǎn)品。自古以來,許多工藝精美色彩絢麗的印花織物,總是給人留下分外美好的形象。它的發(fā)展的歷程也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1織物印花的起源
織物印花的起源多數(shù)學者認為大約在有史以前,相傳在二千年前,印度印有木版印花的方法,即所謂手工木模印花(Blockprint)。其時,中國和埃及也已有了印花的織物。三地之巾何者為先現(xiàn)已難以查考,但其起源之早已為許多史料所證實。歐洲的印花,據(jù)說
最早是在18世紀末葉由荷蘭人傳人,后來傳到英國。在南美,大約在16世紀初已有印花織物的出現(xiàn)。歐洲印花雖傳人較晚但發(fā)展較陜,1770年蘇格蘭人培耳氏發(fā)明平板印花機,到1785年又發(fā)明滾筒印花機,以后機器印花才逐步進入現(xiàn)代生活。
2早期的織物印花
早期的織物印花為手工操作,有賴于工匠們的高超技術(shù)米完成。最早的是從印度、中國、埃及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印度是一個古老的產(chǎn)棉大國,早在遠古時候,從印度河到恒河河谷,包括斯坦半島東海岸和德干高原即以盛產(chǎn)棉花而聞名。后來傳到整個東南亞和中亞一帶。馳名世界的紡織城市——孟買,很早就是印花織物和棉花的集散中心和世界著名的紡織品出口港。
人們在世界各地看到的色彩斑瀾的印度花布、麻紗,大多是從這里輸出的。
早期的印度花布是手工木版印制的,即在雕刻花紋的木版凸紋上刷上顏料,經(jīng)過重壓印著于織物上形成花紋。這種方法工藝比較繁雜,但印制出的效果極好,后來傳到歐洲,競相仿效,廣為流傳。及至近代,東方雖已少有運用,但在歐洲仍被一些國家保留下來,有的改用銅版,逐步融人歐洲風格,走新的發(fā)展途徑。
7世紀前,印度周邊的尼薩、巴格達、阿列頗和大馬士革,也曾是著名的紡織中心,這里不僅是紡織品的交換市場,也是棉織品作坊和工場集中的地方。在被阿拉伯人征服之前,這些東方的紡織品已聞名東亞和近東,還銷往西歐和北非。早期的印度花布也曾由阿拉伯人運往西歐,阿拉伯人先到西西里島和西班牙,再從這里運往意大利。從而使得印度的織物印花在西歐和世界許多地區(qū)產(chǎn)生過相當大的影響。14世紀末,歐洲出現(xiàn)了用油畫顏料在織物上印花的方法。在意大利開始流行。當時意大利織造出威尼斯絲織品、佛羅倫薩呢絨、米蘭天鵝絨,都是一些非常名貴的織物,織物上的花紋圖案多出自文藝復興時代杰出的畫家們之手,如安東尼奧、渡萊依羅奧、別諾左、高美尼高、基爾良、達依奧等。但這些織物價格高昂,多為貴族享用,非一般平民百姓購買得起,因而后來人們把這種圖案復制下來,印在普通的亞麻布上,成了大眾喜愛的產(chǎn)品。
中國和埃及也是最早運用木版印花的國家。中圍西漢時代的泥金銀印花紗、印花敷彩紗,是中國印染史上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實物。泥金銀印花即是用凸板印制的,圖案的線條光潔挺拔,花紋結(jié)構(gòu)細密,有的線與線的間隔不到一毫米,但無斷紋出現(xiàn),可見其精細程度。印花敷彩紗先用凸版印好圖案的枝蔓部分,再用朱、墨、深淺銀灰、白等色描繪花葉、蓓營和紋點,技藝更見精巧。埃及木版印花起源也很早,現(xiàn)今保存于倫敦VictoriaandAlbent博物館中的古埃及印花織物,據(jù)傳是埃及人在5世紀時用凸版印制的。
在古代的印花織物中流傳較廣、起源較早的還有扎染和蠟染印花。這種織物在中國北朝時已經(jīng)流行,唐朝時開始傳人日本。扎染,古時稱“絞纈”是將織物用縫、扎的方法在花紋處加以絞結(jié),然后染上底色,解去結(jié)子,即出現(xiàn)出各種深淺濃淡的花紋。其特點是在花紋邊緣的縫、扎處有染液浸潤形成的色暈,所以也稱“撮暈纈”。此種方法既適宜制作簡單的幾何花形、點子花形或條格花形,也適宜縫、扎成鳥獸、花卉等復雜圖形。相傳此法在中國唐朝時已十分普遍,且能制作出比較精細的圖案,當時在宮廷內(nèi)十分盛行。蠟染古稱“蠟纈”,其方法是用蠟刀蘸取蠟液,在自布上描繪各種色彩的圖案,再浸入染液,經(jīng)水煮脫蠟,而后出現(xiàn)花紋。中國漢代多為色彩單純的藍底白花,到晉代時已能制作十種顏色。在唐朝時,有不少是五彩蠟染花絹,也有染著五彩花鳥的薄紗。如今,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仍非常流行,如苗族、布依族、瑤族等習慣上喜歡用蠟染作被袱、衣飾的裝飾。近年來,在許多大城市中,也有不少流行的裝飾,采用蠟染印花。
從歷史上看,織物印花在使用機器前較有規(guī)模的要推紙版印花,此法較之木版印花是一種進步。紙版印花源于中國古代,僅傳到日本。日本采用美濃紙(類似中國的皮紙)粘合成硬固的紙版,先在紙版上雕刻好鏤空花紋做成花版。然后再用調(diào)制好的顏色漿料,透過花版印著于織物上面,故也稱漿料印花。此種方法先印花色后上地色。每種花色需刻花版一張,分前后次序在織物上層層套印,顏色愈多需刻花版愈多。紙版印花可任意增減套色,適宜印制色 彩比較復雜的花紋和輪廓清晰的花形,套色整齊,著色均勻,如印制朵花清地圖案,效果較好。
紙版印花的另一種方法是噴霧印花,先將刻好的花紋的花版置于織物之上,然后用噴霧器將染液按需要的范圍大小、色澤濃淡噴灑在織物上面,操作簡單靈活。早先日本東京工業(yè)所制造的噴霧器使用方便,效果較好。以后歐美等國采用機器噴霧,更為便捷。繼紙版印花以后,出現(xiàn)了絹網(wǎng)印花。織網(wǎng)印花采用絲絹做成網(wǎng)版,涂上感光藥膜,用感光方法制成花版,故又稱絲網(wǎng)印花。此法可以不必受雕刻花紋的種種限制,花紋圖案比較舒展活潑,色澤豐富自然更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工藝上有手工平網(wǎng)印花,機器平網(wǎng)印花和機器圓網(wǎng)印花??椢锲奉惿蠠o論厚織、薄織、針織、梭織,一般棉、麻、絲、毛、化纖等類織物都可印制,各種風格流派的花形圖案應有盡有,適宜多品種、小批量生產(chǎn)。
[1][2]下一頁>>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