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干斷裂伸長率: 醇系載體的小于腈系的牛奶纖維,大于羊毛、棉、蠶絲。
c. 濕態斷裂強度和斷裂強力:醇系的大于腈系牛奶蛋白纖維和羊毛纖維。
d. 濕斷裂伸長率:醇系的小于腈系牛奶蛋白纖維,小于羊毛纖維。
e. 回潮率:兩類牛奶蛋白纖維的回潮率比較接近,低于棉、蠶絲、羊毛。
3.2 牛奶蛋白纖維紗線測試指標的對比分析
牛奶蛋白纖維紗線測試指標的對比見表3, 從表3可見:
a. 相同支數的純牛奶纖維紗線比純棉紗線密度大,斷裂強力高而捻不勻大;與棉混紡紗線斷裂強力小,粗細節、棉節明顯增加。原因是原料混得不充分,條干指標下降。
b. 牛奶蛋白纖維混紡紗線染色前后,失重在8%-11%左右。染色時, 紗線收縮導致捻回數增加、捻度不勻率、粗細節增加, 強力不勻率下降。原因是紗線收縮率大所至。
3.3 牛奶蛋白纖維筒子紗線染色的牢度指標測試分析
牛奶蛋白纖維筒子紗線染色的牢度指標測試見表4。
3.4 牛奶蛋白纖維針織面料產品的物理指標測試分析
牛奶蛋白纖維色織針織面料的物理指標測試見表5, 部分牛奶蛋白纖維針織面料染色產品的物理指標測試見表6。
分析表4、表5、表6可見:
a. 牛奶蛋白纖維可以與棉、毛、麻、絹絲、天絲、竹纖維、羊毛等多種紡織纖維以任何比例混紡。
b. 牛奶纖維及其混紡紗線和織物,可根據混紡原料的性能采用活性染料、弱酸性染料、陽離子染料染色。
c. 牛奶蛋白纖維與天然或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混紡產品,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各項牢度指標完全能夠達到棉纖維的染色標準。
d. 牛奶蛋白纖維與天然蛋白質纖維毛、絹絲的混紡產品,其染色后的各項牢度指標應該參照毛、絹絲產品的標準要求。
e. 牛奶蛋白纖維與竹纖維、天絲、莫代爾混紡的產品縮水比較大,尺寸穩定性差,有待進一步提高。
4.4.1 染料選擇
對于多種纖維的混紡產品,在采用活性染料一浴法染色時,由于不同纖維對染料的吸色率不同,加上牛奶蛋白纖維自身又屬于多組分纖維,很容易產生色花、色不勻、閃色、多色現象。所以,在選擇染料組合時,應特別注意染料的配伍性、同色性、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線等,應盡量減輕或避免不同色性、“閃色”現象的產生。
4.4.2 升溫速度的控制
由于牛奶纖維中大部分蛋白質存在于纖維的表面, 相對于纖維內部的載體合成部分,上色快、吸附快、移染慢, 容易產生色花。因此, 特別注意嚴格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使快速上染的染料能夠慢慢地轉移到纖維內部, 達到充分移染、吸收、固色的目的。
4.5 染色后處理工藝
該工藝根據所染顏色的深淺決定是否需要皂洗。以上所舉的例子為淺色,所以不需要皂洗, 僅采用熱水洗→冷水洗→酸中和→柔軟整理。
物硬化直接影響到手感。嚴重時織物強力下降, 布面硬如紙板。
5 筒子紗線染色的工藝技術
對于牛奶蛋白纖維及其混紡紗線的筒子紗染色技術, 可以參照織物染色的工藝執行。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幾個關鍵技術問題。
5.1 紗線的卷繞密度
它是解決層差, 保證染色均勻性的技術關鍵。具體措施在于松式絡筒時卷繞密度的控制,一般的卷繞密度在0.26-0.30 g/cm3之間。
5.2 紗線染色的升溫速度
參照織物染色工藝技術要點進行。
5.3 紗線的烘干
紗線烘干時, 要特別注意烘干的溫度。建議采用蒸汽烘干, 如果采用高頻微波烘干,必須嚴格控制烘干的溫度和烘干的速度。以防止烘干溫度過高引起紗線內部的黃變、硬化, 直接影響到紗線的手感和強力。
6 結論
6.1 牛奶蛋白纖維具有多種染料的可染性,可與各種紡織纖維以任何比例混紡。
6.2 牛奶蛋白纖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質和保濕因子,具有親膚、養膚,吸濕、透氣, 營養保健等功能。
6.3 適合制作貼身穿的內衣,休閑服裝, 床上用品及護膚用的紡織產品。
6.4 牛奶蛋白纖維的耐熱性差,在生產加工及熨燙時,水中濕熱溫度最高控制在90 ℃以下, 干熱溫度在110-130 ℃以內。
6.5 牛奶蛋白纖維的耐鹼性差,在染色加工時,鹼的用量應該控制在常規棉用量的40%-50%之間。
6.6 牛奶蛋白纖維及其產品的漂白工藝復雜,根據所染的顏色及亮度,選擇氧漂、雙氧水復漂、氧化與還原漂白, 注意控制鹼的用量。
6.7 在染料組合上,應選擇上染率接近、配伍性好的染料,適當控制升溫速度。
6.8 筒紗染色的卷繞密度控制在0.26-0.30 g/cm3之間, 以防止染不透、染不勻。
總之, 牛奶蛋白纖維如果克服了纖維黃變, 改進漂白性能, 改善收縮率等缺點之后,將是一種非常有發展前途的紡織新材料。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