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百川資源再生科技公司創始人張飛鵬,用回收的廢舊PET瓶織出了永不褪色的面料, 其成本比傳統紡織方法還要低廉。
中國箱包生產基地福建泉州的箱包產 +量約占全國的1/3,每年產業集群 產值超過300億元,張飛鵬創辦的企業就 是這個產業生態圈的受益者之一。每個月, 張飛鵬的工廠要向包括新秀麗、安踏這樣 的品牌箱包客戶提供兩三百萬米的箱包布 料。“僅從紡織廠的規模來看,我們不算 大,”張飛鵬坦言道,“但在免印染箱包布 料領域,我們應該是全國第一了。”
令張飛鵬驕傲的絕不僅僅于此,他創辦的公司有個與“紡織”毫不相關的名字一福建百川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原因在于福建百川生產的紡織面料百分百 源于回收再利用的廢舊塑料礦泉水瓶、飲 料瓶,或稱PET (聚酯)瓶。這些PET 瓶織出的面料質地均勻、細膩,顏色豐富, 可以被制作成雨傘、帳篷、窗簾、餐桌布, 并且永不褪色。
在全球經濟下滑的宏觀環境下,紡織 行業也受到影響,福建百川卻訂單充裕, 逆市增長。“這說明客戶在認可我們產品。品質和價格的同時,認同我們的環保理 念,”張飛鵬說,“我們每生產1噸滌綸牛 津布可以節省6噸石油資源,節約50噸 印染用水,減少2噸燃煤。” 2012年百川 的營業收入將達到2億元,是中國最大的 回收PET瓶片的化纖紡織公司,其利潤 率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將回收的廢棄PET瓶用于紡織并不 新鮮。上世紀90年代初,堆積如山的 PET瓶垃圾成為困擾美國政府的嚴重問題。如果用填埋的方式處理PET瓶,可 能上百年也無法讓這些石油產品完全降 解,而用焚燒或化學方式處理的后果極 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但從分子角度來看, PET瓶與滌綸絲完全一樣,只是同一個母 親的不同孩子罷了。”張飛鵬解釋說。在 美國政府積極的補貼政策引導下,耐克、 阿迪達斯這些知名運動品牌率先嘗試將回 收的PET瓶用于紡織。
粗略估算,全球每年大約產生4,000 億個廢棄PET瓶,而生產這些瓶子則需 要消耗7,500萬噸石油,如果能夠將之全 部回收利用于化纖紡織,則可以滿足大 約1/3的中國當前年化學纖維的總需求量。 毋庸置疑,這將是一筆豐富的城市礦產資 源:生產一件T恤一般只需5個PET瓶, 制造一把雨傘僅用4到6個PET瓶。但 在中國,回收的PET瓶目前主要被用于 生產品質低劣的再生塑料制品,或是再生 為紡織品填充物或制造無紡布的滌綸短 纖,而真正用回收的PET瓶片進行紡織 則有著相當高的技術門檻。
“回收的PET瓶已經被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污染,它與石油提煉出來的高純度的化纖原料有著天壤之別,要知道,通常我們一根用于紡織的長絲有9,000米長, 僅重1.5克,哪怕一點點雜質都會讓紡絲 難以進行,或者嚴重影響長絲的品質。” 張飛鵬解釋說。
正因為如此,在技術上如何讓回收的 PET瓶變得“潔凈”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國際上主流的做法是裂解法和造粒法,兩 種方法通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和物理凈化 過程讓回收的PET瓶“重生”為顆粒狀 的化纖原料,從而達到紡絲的要求。“這 些方法的效果不錯,但工藝復雜,成本很 高,由此生產出來的商品通常只是適用于環保人士的奢侈品,”張飛鵬說,“在我看 來,環保不應該只是概念,它需要平民 化,所以我不贊成把概念上的東西變成成 本轉嫁給消費者,但如果要降低資源再生 的成本,就必須創新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和 路線。”
今年38歲的張飛鵬有著敏銳的發現 思維和突破精神。16歲時,他便開始了 人生的第一次創業。初中還沒有畢業,他 就用借來的2萬元錢開出了晉江第一家 溜冰場,并且7天內回收了創業資本;18 歲時,他創辦了一家童裝廠,把成人服裝 中過時的積壓電腦提花面料運用到童裝的設計、生產,當時賺得盆滿缽滿,但最終 卻因為缺乏長遠的設計規劃而由盈利陷入 虧損。
“25歲以前,我嘗試過很多事情,但都是發現什么商機就去做什么,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張飛鵬總結說。歷經少年創業的風風雨雨之后,張飛鵬隨家人移居香 港,開始了打工生涯。其間,他做過建筑工人、推銷員等社會底層工作,閑暇時還去做義工。張飛鵬將這段打工的經歷視為寶貴的人生財富,“這段經歷讓我有機會 沉淀下來,用更多時間思考。”
在加入一家頗具規模的化纖公司后, 張飛鵬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從一名 普通銷售員被一路提升為公司常務副總經 理。當公司旗下的一家工廠面臨危機時, 張飛鵬通過變革產品發展思路,僅用了3 個月就讓這家工廠扭虧為盈。
2003年,在一次與泉州一家頗具規模的箱包客戶交流過程中,張飛鵬發現了一個重新創業的契機。箱包廠老板向張飛鵬抱怨,剛剛出口到歐洲的一批箱包由于黑色的里料褪色污染了箱包面料,結果遭遇全部退貨,損失慘重。這個當時令中國箱包行業頗為頭痛的褪色問題被稱為“色轉移”,箱包出口企業可能每年為此賠款上億元人民幣。“如果解決了色轉移的問題, 無疑可以撬動一個巨大的市場。”張飛鵬 想,他心里已經有了一個解決方案:用全色絲織布。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