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色絲是一種在紡絲過程中通過直接添加色素生產出來的有色滌綸絲。此前, 全色絲只是被穿插應用于商標、拉鏈、窗簾等面料的紡織中,幾乎沒有人全部使用全 色絲織布。張飛鵬的想法顛覆了紡織行業 的傳統思維:如果用全色絲織布就可以徹 底省去面料印染的環節,而這么做的同時還可以解決由印染產生的色轉移的問題。
然而,從工藝角度來說,這并不是一 項沒有難度的嘗試。“要找到合適的色母, 還要讓他捫均勻地與原料結合,這些都是 需要突破的工藝點。”張飛鵬稱。這一次, 他沒有像當年創業那樣輕舉妄動,而是私 下找到一家代工工廠研發、測試,尋找技 術和工藝突破點。
最終,他將用全色絲紡織出來的幾十萬米黑色箱包里布擺在了客戶面前,等待客戶檢測。“測試結果讓大家都很驚嘆, 新工藝生產出來的黑色面料可以耐受80 度的高溫而絲毫不會產生褪色現象,即使在某些化學藥品的作用下,顏色仍然十分牢固。”張飛鵬回憶說。
在這一突破性成果的推動下,2004 年7月張飛鵬成立了福建百川。由于解決了箱包行業的難題,這一市場的空間足夠大,百川的業務增長極其迅速。不僅如此,省卻了面料染色環節的百川在成本上比同行業競爭者更具優勢,售價也更高。在商場中身經百戰的張飛鵬對外嚴格保守著全色絲的秘密,“長久以來,外界一直以為我請了一位化學專家研制了一種特殊的膠水對染色面料做了處理,”張i鵬笑著說,“這樣才使得我們有機會安全度過隨時面臨生死存亡的創業期。”
然而,張飛鵬知道,秘密不會一直保守下去。“保持競爭力的唯一辦法是不斷創新,”張飛鵬說,“全色絲紡織的成功啟發我繼續沿著環保的方向發展。”公司成立后不久,他就發現了行業上游的機遇, 利用PET瓶片紡織滌綸絲。“石油價格上漲是必然的趨勢,我們要善于挖據身邊的資源。”顯然,這次挑戰顯然比全色絲要大得多,張飛鵬不僅要用回收的PET瓶拉出長絲,而且還要在成本上挑戰傳統紡織方法。
由于成本限制,裂解法和造粒法都不能滿足張飛鵬的要求,他想到了之前做全色絲的創新中所沿用的思路:簡化工藝流程。“對存在了上百年的傳統制造業, 有時候只要1%的革新,就可以臝得競爭優勢。”張飛鵬稱,他的方法是省去對PET瓶片在紡絲前的精加工,對回收的 PET瓶做嚴格的清潔,再將其粉碎,然后 用干燥后的高度潔凈的PET瓶片直接注色紡絲,這樣就能紡出有色滌綸絲。
“兩大創新融入到一個傳統行業,我們的確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張飛鵬 說。將回收塑料瓶徹底清潔干凈就是一項 挑戰,“瓶子上面附著有標簽,要將它們 及其殘留物掃除干凈不那么容易。”張飛 鵬說。此外,由于不同瓶子出自不同的制瓶廠商,他們制造時沒有統一標準,所以回收后找到合適的溫度讓它們完全混合在 一起紡絲也需要無數試驗。從2006年立項到2009年正式投產,張飛鵬親自帶領研發團隊花費3年多的時間去突破每一個的工藝點,其間申請了10多項專利,對設備的改造達100多項。
在百川目前的產品中,黑色的箱包里布和滌綸絲占到了總銷售額的90%,其他顏色的面料和紡織制品只占很少的部分。 “要讓成本達到最優,就必須積累相當的規模,黑色箱包里料市場需求穩定而且空 間巨大,生產起來有規模優勢,相比之下, 雨傘、服裝等因為對多樣性要求很高,就 不是非常適合低成本的規模化生產的方 式。”張飛鵬解釋說。
為了節約成本,張飛鵬正在努力往 PET瓶回收的上游發展。“目前我們80% 的回收瓶通過進口,中國雖然每年產生 300多萬噸的PET瓶垃圾,并且每年還在 以6%-10%的速度增長,但卻沒有非常規 模化的專業回收公司。”張飛鵬稱。國家 相關法律法規、政府的政策引導、稅收制 度以及公眾的環保意識都是制約PET瓶冋 收發展的瓶頸。
2011年,福建百川得到青云創投的 千萬美元投資,一座5倍于當前生產規 模的二號滌綸絲工廠將在今年11月投產, 到2014年百川的年產能將達5萬噸。“下 一個階段我們的重心會向化纖轉移,主要 產品是有色滌綸絲,在下游產品方面,我 {門會更加注重發展戰略合作,目前我們已 經與一些頗具規模的窗簾、桌布、戶外用 品生產廠商達成了合作意向。”張飛鵬稱。
對于創新研發,張飛鵬絲毫沒有懈怠。 “我們面臨的挑戰還很多,比如如何將有色 滌綸絲改造得更加柔韌,以適應更廣泛的市場需求;如何將我們的每一臺紡絲設備 變得更加靈活,可以隨時調整紡絲的顏色。”
張飛鵬說,熱衷研發和創新的他會親 自帶領每一個研發項目。他親自為“百川” 設計了一枚印章圖形的企業標志,“在中國,印章代表了誠信,而百川成海,印章中將‘百川’顛倒過來(‘川百’)在書法 中形似‘海’字,意味我們要將‘海’藏 于心中。”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