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紡面料和毛針織品是以動物毛原料為主體組分$使其在傳統意義上講具有保暖’豐厚’柔糯的特性(近年來$在毛紡面料和毛針織品開發方向上不斷吸取其它纖維之長,拓寬了適用范圍,增加了花色品種,向輕薄型方向發展,使傳統的毛紡面料展現出新的風采)真絲綢產品由于抗皺性差’易紕裂$逐漸向重磅厚重型真絲產品發展,又由于蠶絲價格昂貴。因此,常通過與羊毛’羊絨混紡交織’包芯復合等方法提高絲/毛產品的服用性能和增加花色品種)這一類紡織品的開發,是由兩種纖維性能優良的羊毛(或羊絨和蠶絲(或絹絲,強強聯合而成$必將成為一種高檔化’性能優異的紡織品)
1羊毛/蠶絲紡織品的染色性能
1.1纖維結構與染色性能
蠶絲和羊毛同屬蛋白質纖維。但它們的化學和物理結構與性能有很大差別(見表1%*1+)因此,絲毛織物的染色性能既不同于純毛織物,也不同于真絲織物$染色加工有一定特殊性)
從蠶絲和羊毛的結構來看,它們都是天然蛋白質纖維$分子中含有氨基,羧基’羥基等極性基團,都可以用酸性’金屬絡合’中性’活性’直接等染料染色)又由于它們的極性氨基酸含量’結晶度和取向度不同,在同浴染色時,吸收染料性能(如上染速率’擴散速度和平衡上染率等。有很大差別,要想使它們色澤濃淡和色相一致難度較大)
從表1可知:羊毛纖維中酸’堿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別是蠶絲絲素的6倍和4倍$羊毛的極性氨基酸含量達50%以上,而蠶絲僅為30%左右,特別是羊毛中的含硫氨基酸含量遠遠超過絲素)另外,羊毛的回潮率’比表面積’內部容積等數值亦比蠶絲大)因此,羊毛的化學反應活潑性比絲素高)從超分子結構來看,絲素主要是!-反平行鏈折疊層結構組成的結晶區域和排列無序的無定形區域,纖維結構較緊密-羊毛主要是"-螺旋和復合螺旋結構再逐級構成微原纖’原纖’巨原纖直至皮質細胞,在其間存在著屬于高硫蛋白質的基質,纖維結構較疏松,羊毛表面具有緊密的鱗片層結構,未脫膠的生絲表面則覆蓋著一層絲膠)在電解質溶液中,兩種纖維的氨基和羧基的電離狀態有差異,即相同的酸性’堿性氨基酸在羊毛和蠶絲中的pK值是不同的,這將導致兩種纖維在電解質溶液中的表面電位和動電電位有高低)因此$兩者結構和性能上的差異在染色中勢必造成染料對這兩種纖維的直接性’親和力’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和飽和吸附值的不同,這樣絲毛織物就難于達到同色染色)由于羊毛纖維中酸’堿性和極性氨基酸含量多’化學反應性較蠶絲活潑’在染色試驗中絕大部分染料在羊毛上的得色均濃 于蠶絲(因此’在實際染色生產中’要達到絲毛兩種纖維同色’應當盡量設法減少染料在毛纖維上的上染’或增加在絲纖維上的上染。
1.2各類染料同色性比較
錢家鶴(1985年)采用直接、酸性、中性和棉用活性四大類染料對絲毛織物的染色性能做了系統研究[2&’使用的弱酸性染料有Sandolan、Nylosan、Suminol、Polar、Carbolan、Xylene、Sulfonine等’中性染料(1)2型金屬絡合染料)有Lanyl、Lanasyn、Ir-galan、Irganol、Kayanol等’直接染料有Solophenyl、Solar、Sirius等’活性染料有Verofix、Drimalan及國產活性染料,以上染料共計125只(試驗中采用全毛凡立丁和絹紡綢在各類染料適用的染色條件下進行同浴染色’在AU-CH-1自動色差計上測定各自的表觀色深K/S值(同色性用同色平衡值K表示)K=(K/S)毛(K/S)絲
染料的同色性評定標準如下)當同色性平衡值K等于1’則絲、毛兩種纖維同色*當K值大于1’則毛色澤濃于絲*當K值小于1’則毛色澤淡于絲(凡K值越接近于1’則同色性能越好)
由表2可知’直接和活性染料同色性一般都比較差(在所收集到的125只染料中’就同色性而言’中性染料最好’酸性染料稍遜’直接染料較差’活性染料最差(因此’絲毛織物的染色應采用中性染料和同色性好及較好的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同色性雖差’但可以采用不同類型活性染料進行一浴二步法染色達到同色性(用棉用活性染料染色’羊毛色澤淺于蠶絲*用毛用活性染料染色’蠶絲色澤淺于羊毛’通過工藝調整可達到基本同色(同色性好壞’光看表觀色澤K/S值的大小還不夠’有時往往K/S值很接近’但是’在蠶絲和羊毛上色相有很大的不同’實際的同色效果還是不好(在各類不同商品牌號的弱酸性和活性染料中’由于染料分子結構不同’同色性也有差異)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