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滌棉針織物染色一般采用兩浴法,工藝繁雜、能耗大、對色困難。隨著人們對環保和節能意識的增強,以及分散染料堿性浴染色技術的發展川,采用分散/活性染料一步法染色,具有縮短染色周期、降低耗能、節水、免用保險粉還原清洗等優點 在分澎夕活性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藝中首先應注意染料的選擇。選用的活性染料要在不同pH值和溫度下都能保持穩定,即高溫堿性條件下染料不發生水解,與分散染料不發生化學作用,具有,較高的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率。
2試驗
2.1試驗材料
織物滌棉CVC (45/55)針織汗布(采用煮漂一步法前處理加工)染化料分散染料、活染料、勻染劑YL-17、皂洗劑GDW、染色堿、儀器高溫常壓甘油染樣機、電子測色配色儀、染色震蕩儀、各種牢度測試儀
2.2試驗及分析〔3一’〕
2.2.1弱堿性染浴
(1)分散染料的選擇
分別在不同pH值、勻染劑和電解質,及溫度變化條件下,測出分散染料染色后的K/S值,與常規工藝條件染色后的K/S值進行比較,以確定最佳試驗方案。經試驗結果分析,選擇適合分I(/活性一浴法堿性浴染色的分散染料,如ERD系列分散染料;采用有機染色堿
調節染浴pH值至9左右;采用勻染劑YL-17以有效控制分散染料的聚集,減少色花現象,但因緩染造成上色率較低;電解質采用硫酸鈉較好;染色溫度以125℃最適宜。
(2)活性染料的選擇
對活性染料的常規工藝條件與高溫125℃染色所得的K/S進行比較。若一步法條件染色織物的K/S值與常規條件染色織物的K/S值的比率(% K/S)小于100,則表示高溫堿性條件下染色織物的色澤比常規工藝條件下染色的織物淺。
采用K型(一抓均三嗦),KN型(乙烯礬型)、雙活性基型B型,AEH型和Ky型活性染料,在常規工藝、高溫堿性、高溫中性工藝三個不同染色工藝條件下,對滌棉混紡織物進行染色,篩選適合弱堿性浴條件和中性浴條件染色的活性染料。
由試驗得出,KE型,KD型和K型的活性染料比較適合弱堿性或中性條件染色,其中有些活性染料在高溫中性工藝條件下染色的相對K/S值較高,適合中性浴染色。部分B型活性染料在中性條件下比在弱堿性條件下具有比較高的K/S值。這主要是因為高溫堿性條件下染料容易水解,因而固色率低。而中性條件下,染料不水解,此時染料與纖維間通過分子間的作用力和氫鍵結合。而KE型和KD型活性染料尤其是后者比較適合高溫染色工藝,這主要與它們的化學結構有關,即具有兩個一氯均三嗦型活性基團的染料,其化學性質較穩定。
(3)一浴一步法與兩浴兩步法的比較
①染色處方
織物/g 4
分散染料% (owf) 2
活性染料% (owf) 2
染色堿g/L 10
氯化鈉g/L 25
勻染劑g/L 1
浴比 1:15
②工藝流程:
兩浴兩步法先用分散染料染滌綸,取出后皂煮,去除浮色,再染活性。
③兩種方法染色性能比較(表1)
從表1知,兩浴兩步法所得到顏色深度明顯要高于一浴一步法。這主要是因為在兩浴兩步法中,染料不會水解,所以要縮小其色深差別,主要通過防止染料水解來實現。為此,在染色過程中嘗試著用R一環糊精作助劑,以提高染色深度。
(4)R一環糊精對分散/活性一浴法工藝的影響
①環糊精的作用選擇分散紅R-ERD和活性紅KE-3 B進行試驗。環糊精包合客體后,形成微膠囊,可改善客體的穩定性、揮發性、溶解度及反應性能,是普通膠囊所不能比擬的。分散染料用環糊精包合后,可增加染料的溶 解度,提高上染率、竭染率和勻染性。對于纖維素纖維,可將活性交聯劑與環糊精結合
使用,制成反應性環糊精;對于滌綸,可采用含疏水性(烴鏈)加固基團的環糊精。
②日一環糊精對染料染色性能的影響試驗
處方 A B C
活性染料KE-3B紅/%( owf) 2 2 2
染色堿ml/L 25 25 25
NaCIg/L 50 50 50
R-CDg/L 2. 5
一氯均三嗦p-CD/g·L-1 - 2.5
工藝條件125℃x 30 min-.80℃保溫10 min-+降溫水洗
從表2可看出,p一環糊精無論是對活性染料或分散染料單獨染色,還是活性/分散染料一浴一步染色,都有增深作用,且勻染效果也非常明顯,而R一環糊精衍生物一氯均三嗓p-CD效果不明顯也不顯著。鑒此,我們對深色系列再做進一步試驗。試驗結果相同,但在染色堿存在下,R一環糊精的效果更好。這可能因為在pH值恒定條件下,R一環糊精的抱合效果更穩定。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