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檢測,結構不同的活性染料,對汽蒸固色浴的組成(特別是燒堿用量的多少),具有截然不同的要求。因而,在實際軋染中,固色浴的組成必須改變“一刀切”的習慣,要因染料而異。不然,必定會造成得色深度下降,得色色光波動,返工復修率提高。
關鍵詞:活性染料;軋染;得色穩定性
中溫型活性染料,采用軋烘——軋蒸法連續軋染時,汽蒸前的固色浴通常由電介質——食鹽、堿劑——純堿與燒堿、抗還原劑——防染鹽S等組成。防染鹽S在汽蒸箱中通常有還原性氣體存在。這容易導致活性染料的色光變萎暗,(染淺色較明顯)。防染鹽S具有弱氧化性,可以抵消還原性氣體對染料色光的影響。
電介質的作用有二
(1)利用電介質在水中的鹽析作用,降低對染料的溶解度。從而減少前道(軋烘)織物在浸軋固色浴過程中的染料脫落量。(注:在中溫型活性染料中,有許多染料在堿性浴中的溶解穩定性差,容易發生聚集、絮集。其凝聚物會隨液面泡沫沾污織物,造成色點、色漬染疵。而且,染料濃度越高問題越嚴重)。
(2)在堿性浴中,纖維素纖維孔隙中溶液的pH值,總是低于外相溶液的。這對提高染料——纖維間的固色速率與固色率具有負面影響。電介質的加入,則能明顯提高纖維內相[OH-]的濃度。由于纖維內相pH值的提高,會使纖維素的負離子化程度[Call-O-]顯著增大。因而,可加快染料——纖維間的固著速度(相對降低染料——水之間的水解率),提高得色深度。 所以,固色浴中施加較高濃度的電介質是必須的。經實踐,軋染淺淡色時,電介質100~150g/L為宜;軋染中深色時,電介質200~220g/L為宜。(注:在常溫條件下,工業食鹽的飽和濃度為300g/L左右)。
堿劑的作用也有二
(1)在堿性條件下,纖維素大分子鏈中C6位上的伯羥基(-CH2OH)與C2、C3位上的仲羥基(-CHOH),會負離子化[Call-O-],其親核反應性會顯著增強,從而容易與染料發生共價鍵結合。
(2)在堿性條件下,活性染料分子結構中的活性基團,才會產生強勁的反應活性。其中,均三嗪基才能與纖維素負離子產生親核取代反應,生產纖維素酯。乙烯砜基才能與纖維負離子生親核加成反應,生產纖維素醚。從而使染料分子成為纖維素大分子的一部分,而產生實質性的染色牢度。所以,固色浴中施加堿劑液是必須的。
但是,這里有一個技術問題不可忽視,即固色浴pH值的高低,必須與所用染料的反應性能相適應。不然,勢必會導致固著率下降,得色變淺。原因是,母體、架橋基、活性基不同的活性染料,其反應能力大小不一。在特定的汽蒸條件下(100~102℃、70~90s),反應性高的染料最適合的固色pH值較低,反應性低的染料最適合的固色pH值較高。倘若固色浴的pH值與之不符,不是染料固色不充分,便是染料水解量增多,都會對染色結果造成負面影響。這一點,可從以下檢測結果得到佐證。
實驗條件:
(1)工藝操作:一浸一軋,軋余率62%。80℃預烘干、100~101℃汽蒸90s,95℃以上皂洗5min,水洗烘干。
(2)固色液組成(g/L、mg/L):
(3)以美國Detacolor SF600X測色儀測試以單一純堿20g/L固色的色力度做100%比較。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