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電磁現象的認識是從研究靜電現象開始的。早在幾千年以前,古希臘人 就發現了琥珀經摩擦后會吸附輕小物體。古希臘及古羅馬人的觀察記錄一直流傳至 今。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史料也有類似的記載。到了 18世紀中葉,人類才通過科學 實驗的方法,發現電荷有正電荷與負電荷之分。1785年庫侖通過實驗證明了靜電學 的基本定律一庫侖定律。進入20世紀后,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研究靜電 技術的應用。與此同時,靜電這個不速之客闖進了許多高速發展的工業部門,造成了 人們難以預料的各種障礙和事故。特別是近半個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分子 材料、微電子技術和電爆裝置的廣泛應用,靜電造成的危害己受到世界各發達國家的 普遍重視。同時,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告誡人們,不僅要研究靜電帶電體的電場作 用,還要研究它在周圍產生的磁場效應,尤其是高頻強輻射電磁場對信息化電子設備 和某些電磁敏感裝置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可見,研究靜電放電的特點及其電磁輻射
危害的防護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紡織材料的靜電現象是在人們開始合成纖維的開發和利用后,才日益受到關注 的。原因是這些纖維材料的靜電作用引起加工和使用的麻煩,如加工時纖維纏繞機件 (皮輥或羅拉)引起紗條和絲束分離,紗線發毛不能集束、織造時經紗開口不清、飛 花和粉塵枳聚、棉網成網不良等;使用時容易吸塵沾污;服裝穿著時糾纏人體產生粘 附不適感、針刺感、電擊感。而且靜電對人體有害,如使血液pH值升高,血液中鈣 含量下降、尿液中鈣含量增加、血糖升高、維生素C含量下降等。化纖材料雖然具有 較好的服用性能,但其易起靜電的問題限制了在一些領域的應用,其性能的改善也就 日益重要6所以,如何消除靜電對人體的危害,如何屏蔽電磁對人體的輻射,以更好 地保護人類健康無疑受到紡織界的廣泛關注,逐漸成為紡織行業研究的熱點。
抗靜電及電磁輻射防護技術的現狀
從材料科學的角度來看,紡織品抗靜電技術的關鍵在于新型導電纖維的研制和應用技術研究。導電纖維的研制和應用研究,包括金屬纖維、導電聚合物等導電物質 均一型導電纖維的研究、合成纖維外涂覆碳黑等導電成分的導電物質包覆型導電纖維 的研究、碳黑或金屬化合物與成纖高聚物復合紡絲得到的導電物質復合型導電纖維的 研究。導電纖維的應用使紡織品抗靜電效果顯著,耐久而不受環境濕度的影響,并可 應用于防靜電工作服等特種功能性紡織品。
從目前的應用經驗來看,被覆型和復合型有機導電纖維最適合于制造永久抗靜 電的紡織品。有機導電纖維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期,最早問世的表面涂覆碳黑的有機導 電纖維,帝人公司、BASF公司相繼開發了此類纖維。碳黑涂覆型導電纖維的導電成 分都分布在纖維表面,故而導電性能好,但纖維在受到摩擦或彎折時碳黑易于脫落, 導電性能會下降。隨后出現的是表面鍍覆金屬的導電纖維,Rohm and Haas公司用化 學鍍層方法在尼龍纖維表面鍍銀制成導電纖維X—Stic;東洋紡公司用低溫融態金屬 浸潰制成具有金屬皮層的導電纖維;Statex公司的EX~Stat則是采用非電解鍍銀技 術制成的導電纖維。纖維表面金屬化的導電纖維機械性能與普通纖維差異較大,使混 紡較為困難,因而并未得到廣泛的應用。有機導電纖維的基本物理機械性能類似于普 通紡織纖維,耐化學試劑性能和染色性能良好,而其導電性能持久優良。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