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了傳統(tǒng)色織間色面料的染整工藝,分析了造成色織間色面料產(chǎn)生沾色的原因,并通過比較耐水漬色牢度、滲色牢度和撞白牢度,以及根據(jù)染料的用量調(diào)整皂洗工藝參數(shù)及固色劑的用量,確定合理的皂洗工藝和固色工藝,解決了沾色問題,保證了成品的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色織間色面料;沾色;色牢度;固色;皂洗;工藝改進
色織面料是采用染色或漂白紗線結(jié)合花型變化而織成的紡織品,所有的針織物均可采用色織的方式織造。常見的色織面料有花灰布、色織網(wǎng)眼布、色織汗布(彈力汗布)、色織毛圈布等。
染色方式有纖維染色、紗線染色兩種。紗線染色后,無需再進行劇烈的煮漂、染色加工,僅需要進行水洗或直接整理定形即可為成品,且花型組織清晰、品種變化萬千、產(chǎn)品附加值高。
在生產(chǎn)過程中,因色織間色面料可由深、中、淺(或漂白)不同的顏色組成,不同顏色之間的色牢度必然也會不盡相同,故在面料的后續(xù)加工過程中(如水洗、定形),難免會產(chǎn)生顏色之間的相互沾污。
本文針對此類問題,對色織間色面料的生產(chǎn)工藝進行了一系列的優(yōu)化和改進,并由工廠大貨生產(chǎn)來驗證,最終得出能夠明顯改善此類問題的生產(chǎn)工藝。
1·生產(chǎn)工藝
1.1試驗材料
織物:面紗19.5 tex(30S)精梳棉+地紗29.0 tex(20S)精梳棉色織間條毛圈布。顏色組合:A#深寶藍、B#深綠、C#中湖藍、D#淺檸綠、E#淺紫。
染料與助劑:活性染料,分散劑PEL、分散劑4200、高效無泡皂洗劑5N、固色劑HRT、紗線平滑劑HG、軟油LM、軟油TF442等。
1.2設(shè)備與儀器
立信高溫高壓筒子紗染色機、紅外微波烘紗機、立信常溫溢流染色機、門富士熱風拉幅機、門富士定形機、水洗牢度試驗機。
1.3測試標準及方法耐水漬色牢度:分別按AATCC107和GB/T 5713標準進行測試。滲色牢度:按Daimaru Method標準進行測試。
撞白牢度:按GB/T 22849附錄A標準進行測試,用染色布與白布(替代多纖)縫在一起進行牢度測試,測試的目的是評估色布與白布搭配縫制衣服時,色布的掉色沾色情況。1.4工藝流程紗線染色→后處理皂洗→固色加軟→常規(guī)干紗及翻紗→織布→染缸內(nèi)水洗(回縮幅寬)→針鏈機干布(驗布)→整理定形→成品檢驗。
1.5染整工藝
1.5.1正常染紗前處理工藝
煮紗工藝處方及條件:
1.5.2染色常規(guī)活性料染色工藝,以及染色后皂洗、固色、柔軟工藝見表1。
[1][2]下一頁>>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