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吸附劑對真絲織物數碼印花效果的影響
噴墨印花時,噴射出來的液滴較大或噴射速度較快時,織物來不及吸收,會向花紋外圍滲開而造成滲化[7];同時汽蒸時,蒸化室內的飽和蒸汽使織物和色漿中的水分過高,由于纖維的毛細管效應,也會造成織物上色漿滲化。常規助劑對織物防滲化能力有限,為了進一步提高數碼印花織物的防滲化性能,借鑒彩色打印紙的涂層原理[8-10],在漿料配方中加入某些吸附劑(質量分數為1%),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加入吸附劑后普遍能提高印花后織物的防滲化性能,但對織物表面得色量影響不一。物理吸附劑氧化鋁、二氧化硅、碳酸鈣等上漿烘干后在織物表面形成一層膜,有效地防止了噴印和汽蒸時織物的滲化,但水洗后,這層膜(可能攜帶小部分噴墨墨水)容易隨著糊料一起洗去,造成織物表面得色量下降;化學吸附劑PEG600、PEG2000、甲乙酮、吸附劑LE,快速吸收了噴印在織物上的墨水,防止了滲化,而且在汽蒸階段,化學吸附劑有助于染料墨水與織物發生化學交聯反應,不僅提高了織物的防滲化性能,而且提高了織物的得色量。綜上所述,吸附劑LE在提高織物防滲化性能方面效果最好,對織物得色量提高明顯。吸附劑LE不同用量下織物的印花性能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吸附劑LE用量增加,織物的防滲化性能先增加后減小,LE雖然提高了噴印階段快速吸收墨水的能力,但用量過多時,在汽蒸過程中吸收了過多水分造成了墨水在汽蒸過程中的滲化;LE用量增加,雖然增加了染料墨水與織物的交聯,但用量過多影響了墨水在堿劑情況下自身的反應情況,降低了織物表面的得色量。綜合考慮,選擇吸附劑LE用量為1%較為合適。
2.3預處理工藝對真絲綢活性染料噴墨印花色牢度的影響按照處方:混合糊料HC 4%,尿素8%,碳酸氫鈉2%,無水硫酸鈉5%,吸附劑LE 1%上漿,噴印后織物色牢度試驗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印花織物色牢度均符合生態紡織品要求,但紅色織物的摩擦牢度、褪色牢度較黑色織物低半級,分析認為紅色染料墨水與黑色染料墨水的活性基團可能不同,與真絲纖維之間的共價鍵的穩定性不同,造成了印花織物色牢度的差異;同時,印花后織物上未固著的染料(包括水解染料和未與纖維反應的染料)雖然經過充分的水洗、皂洗去除,但未固著染料與真絲纖維之間仍存在著分子間作用力,皂洗后仍有部分殘留在織物上,且紅色染料殘留量較黑色染料殘留量多,也造成了紅色織物的摩擦牢度、褪色牢度較黑色織物略低
3·結論
1)數碼印花真絲織物上漿預處理采用配方:混合糊料HC 4%,尿素8%,碳酸氫鈉2%,無水硫酸鈉5%,吸附劑LE 1%.
2)加入一定量的吸附劑LE后,顯著提高了真絲綢數碼印花織物的防滲化性能和得色量3)采用試驗選用的漿料配方上漿,真絲綢數碼印花織物獲得了較高的K/S值、清晰的圖案和較高的色牢度。
參考文獻:
[1]錢灝。淺談數碼印花在紡織印染上的運用[J].上海絲綢,2011(2):2-5.
[2]朱利,屠天民,吳思。真絲織物噴墨印花工藝研究[J].印染,2004(6):20-22.
[3]顧浩。紡織品數碼噴墨印花技術和前景展望[J].針織工業,2010(1):30-35.
[4]王小奇,易長海,鄒漢濤,等?;钚匀玖嫌』ê螻DY的印花性能[J].紡織學報,2010,31(8):92-96.
[5]朱利。真絲織物噴墨印花技術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03.
[6]王建明,劉長庚。芳綸織物數碼印花工藝研究[J].紡織導報,2010(3):80-82.
[7]趙濤。染整工藝學教程:第2分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344.
[8]陳蘊智。涂布彩色噴墨打印紙涂層技術[J].中國印刷與包裝研究,2011,3(1):6-13.
[9]王少強,邱化玉。彩色噴墨打印紙的特點及其涂層技術[J].上[10]陳蘊智,宋曉明。彩色噴墨打印紙吸收性對噴墨打印質量的影響[J].中國印刷與包裝研究,2009,5(1):53-57.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