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3可見,隨著光化反應時間的延長,染色牢度逐漸提高;光化反應12 h后固色效果已經達到最佳;繼續延長反應時間染色牢度不再提高,說明光化反應已經基本完成。
2.2 固色工藝優化
2. 2. 1 固色劑質量分數
按1. 3節固色工藝,改變固色劑用量,對染色的棉織物進行固色處理,結果見表4。
由表4可見,當光化固色劑用量為1. 0% (omf)時,織物的應用效果最佳;再增加固色劑用量,染色織物的色牢度反而有下降趨勢。原因是當固色劑質量分數在1. 0% (omf)時,其在織物上的吸附已達到飽和,濕摩擦牢度達到3級;繼續增加固色劑用量,因為過量的固色劑聚集在纖維外部,使色淀與纖維的結合力降低,染色牢度反而下降。因此,在本試驗染料用量條件下,光化固色劑質量分數以1. 0%為宜。
2. 2. 2 焙烘溫度的影響
按1. 3節固色工藝,改變焙烘溫度,對染色的棉織物進行固色處理,結果見表5。
由表5可見,當焙烘溫度為110~125℃時,固色效果很好。原因可能是棉纖維用烯烴聚合的高分子固色劑處理后,經高溫焙烘,固色劑在纖維表面成膜,把染料包覆在纖維上,使染料溶落減少。同時,固色劑中含有陽離子基團,與陰離子染料結合,進一步提高了染色牢度。考慮到工廠實際生產情況,建議固色后焙烘溫度為115~125℃。
2.3固色劑性能對比|
用合成的光化固色劑和進口樣品分別對織物進行固色處理,結果見表6。
由表6可見,光化固色劑的固色效果與進口樣品的效果相當,與未固色樣相比,耐洗色牢度提高2級,耐干摩擦色牢度提高1~2級,濕摩擦色牢度提高0. 5級,無明顯色變。
3·結論
(1)光化固色劑優化的合成工藝為:在四口反應釜中加入100份(質量)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單體,打開紫外燈,通入24份(質量)的SO2。光化聚合反應的溫度控制在40~45℃,反應時間12 h,出料。
(2)無醛固色劑用于活性染料黑色棉織物的優化工藝為:固色劑1. 0% (omf),固色溫度45℃,固色時間25 min,焙烘溫度為115~125℃。固色處理后,耐洗色牢度提高1~2級,耐干摩擦色牢度提高1~2級,耐濕摩擦色牢度提高0. 5級,基本無色變。
參考文獻:
[1]鄧耀明.無醛固色劑的發展概況[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 2010, 17(1): 51-56.
[2]韓其汶,呂錫元,姚薇,等.光化法合成液體端羥基聚丁二烯[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1991(2): 79-83.
[3]杜堯國,林君,徐自力,等. SO2與二烯烴的光化學反應[J].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1995(3): 100-10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