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處理工藝流程配制處理液(浴比10∶1)→二浸二軋(軋余率85%~95%)→預烘(90℃,5min)→焙烘(180℃,1.5min)→轉移印花(在青島青森印染有限公司轉移印花小樣機上進行,工藝條件為200℃,20s)。
轉移印花效果1)染料相對轉移率的測試.采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對純滌綸及純棉轉移印花布樣分別剝色,然后測定剝色液吸光度,按下式計算:染料相對轉移率(%)=A棉/A滌×100%.2)耐洗、耐摩色牢度。按GB/T3921.11997和GB/T39201997進行測試。
結果與討論多元羧酸預處理用BTCA和CA預處理后的印花效果。單獨用BTCA處理,其染料相對轉移率僅有50%左右;聚乙二醇加入后對提高染料相對轉移率的效果不明顯,但耐洗牢度和濕摩擦牢度有一定提高;聚乙烯乳液可明顯提高染料的相對轉移率、耐洗牢度和摩擦牢度;三者同時使用,可明顯提高染料相對轉移率和耐洗色牢度,但摩擦牢度提高不大。
在相同的用量和處方中,用CA預處理的效果要稍好于用BTCA預處理的效果。而且CA價廉,其泛黃現象并不明顯。BTCA和CA混合使用時,染料的相對轉移率并不高。由和相比較可以看出,用HMM對純棉織物進行預處理,其效果明顯低于BTCA處理,而且預處理后的試樣極易產生轉移不勻現象,產生色斑,手感也有所下降,另外還存在甲醛問題,因此,用HMM預處理方法不如BTCA.2)HMM/CA預處理。轉移印花效果與HMM/BTCA類似。
其它改性劑預處理1)聚乙二醇預處理。用聚乙二醇<6,7>(400,900mL/L)預處理的純棉織物,其染料相對轉移率為79.23%,明顯高于用多元羧酸和六羥甲基三聚氰胺預處理的試樣,耐洗牢度高(原布褪色4級,白布沾色4~5級),具有一定的耐摩擦牢度(干摩3級,濕摩2~3級);但轉移印花織物的手感較差,且泛黃現象嚴重。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