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討論了羊毛纖維在低溫條件下(85~95℃),用α-溴代丙烯酰胺型毛用活性Lanasol染料染色應用的性能,主要研究了助劑、pH值、固色時間對低溫染色工藝中染料上染百分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Lanasol活性染料本身在常規染色中工藝簡單,上染百分率較好,在低溫染色實驗中,經過改變助劑等參數并優化工藝后,使羊毛纖維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由于使用的染色溫度較低,羊毛纖維在染色后單纖斷裂強力也得到改善;而且,通過助劑的優化,染色后纖維的牢度也得到提升。
關鍵詞:Lanasol染料;活性染料;羊毛;低溫染色
羊毛纖維的染色加工多在大浴比沸煮條件下進行,既不利于節約能源,也不利于保持羊毛的優良品質,經過高溫沸煮處理,羊毛損傷較大且失重現象較為明顯,而采用較低溫度染色則能對天然纖維的損傷有所改善,失重現象也可減緩,還可以節約能源,改善工作環境,減輕勞動強度[1—3]。
目前,大部分的羊毛染色采用酸性染料,但酸性染料,特別是勻染性酸性染料染色的濕處理牢度差,酸性媒介染料則存在染色色澤萎暗,對環境有較大污染的問題,有的已禁用的酸性染料會分解出致癌芳胺,且含重金屬,對人體有較大的危害,染色后的廢水過濾排放問題也難以處理。羊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具有色澤鮮艷,色譜齊全,使用方便和使用性強的優點。
通過實驗和計算,目前較為推廣的是助劑在羊毛低溫染色中的應用,本文通過對低溫助劑為主要研究對象而進行實驗。
1·實驗
1.1材料、藥品及儀器
羊毛散纖維;Lanasol紅6G、Lanasol藍3G、Lanasol黃4G、Albegal B 40%(汽巴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表面活性劑M(AR,寶雞天澤化工有限公司)、無水硫酸鈉(AR,天津市天力化工有限公司)、冰乙酸(AR,西安市化學試劑廠)、硫酸銨(AR,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無水碳酸鈉(AR,天津市紅巖化學試劑廠);FA2004精密電子天平(上海恒升科學儀器有限公司)、HH-2型電熱恒溫水鍋(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101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722型光柵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制造廠)、SF300測色配色儀(思維士電腦科技公司)、YG004E型單纖拉伸斷裂儀(寧波紡織儀器廠)、Y5718型摩擦測試儀(溫州紡織儀器廠)。
1.2染色實驗
采用Lanasol紅6G作為標準染料上染織物,進而對低溫染色工藝進行優化,得出最佳優化工藝后[4—8],采用三原色對羊毛散纖維染色和常規工藝染色試樣進行比較。
1.2.1常規染色工藝
工藝處方如表1所示。染色工藝曲線如圖1所示。
后處理工藝:固色水洗(純堿質量濃度2 g/L,80℃×15 min)→皂洗(皂洗劑用量1%(owf),75℃×10 min)→水洗(70℃×10 min)。
1.2.2低溫染色工藝
選擇常規染色的助劑Albegal B,將其和表面活性劑M復配成低溫染色助劑,并優化其用量,用于低溫染色。染色工藝曲線見圖2。工藝處方見表2。
后處理工藝:固色水洗(純堿質量濃度2 g/L,80℃×15 min)→皂洗(皂洗劑用量1%(owf),75℃×10 min)→水洗(70℃×10 min)。
選擇Lanasol紅6G染料得出優化工藝的各參數用量,然后推廣至三原色,與常規工藝染色后試樣作對比分析。
1.3測試指標
1.3.1上染百分率的測定
將染料配制成一定濃度,并稀釋成標準染液,用分光光度計測量不同波長下的吸光度,盡量保證使最大吸光度在0.2~0.8之間[9]。在最大吸光度下,得出染液的最大吸收波長。
在標準染液下最大吸收波長處,待染色過程結束后分別測定染色殘液和標準染液的吸光度。
1.3.2固色率的測定
用722S型可見分光光度計分別測得固色后處理染液殘液、皂洗液以及水洗液在其標準染液下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
1.3.3 K/S值的測定
使用Data Colour SF300型思維士電腦測色儀測定,在織物上任取10個點,采用D65光源測定常規工藝和助劑處理工藝染色樣品的表觀得色深度K/S值[10]。
1.3.4色牢度的測定
耐摩擦色牢度按GB/T 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中規定的方法測試,然后用GB 250—1995《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進行評級。
2·結果與討論
2.1染料最大吸收波長的確定
將各染料稀釋到一定濃度后,確定在不同波長下測定吸光度后,最大吸光度對應波長,即其最大吸收波長。
將Lanasol紅6G、Lanasol藍3G、Lanasol黃4G,配制成一定濃度的染液,保證用分光光度計能測定出要求范圍內數值。
根據多次實驗,最后測定Lanasol系列染料最大吸收波長分別為:紅6G 502 nm,藍3G 560 nm,黃4G 398 nm。
2.2低溫染色對上染百分率的影響
2.2.1低溫助劑制備
選用常規助劑Albegal B和表面活性劑M復配,作為新的低溫染色助劑。將其用于低溫染色試樣,和常規染色試樣做對比,得出助劑最佳配比為40%Albegal B∶表面活性劑M為2∶1,用量為1%(owf)時上染百分率較高。而且,選用優化的復配助劑后低溫染色上染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染色。
由于在Lanasol染料低溫染色中,淺色和深色的助劑用量不同,故優化助劑用量需分別進行。
2.2.2低溫助劑用量對淺色系纖維的影響
選用染料為Lanasol紅6G,用量1%(owf),助劑濃度為40%,進行染色。低溫助劑用量對淺色素纖維上染百分率的影響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上染淺色時,當低溫助劑的用量為1.9%(owf)時,染料的上染百分率最高,這是因為Lanasol染料為帶有溴代丙烯酰胺活性基的毛用活性染料,在染色條件下,毛用活性染料與羊毛的氨基酸發生反應。染料分子結構上帶有親水的酰胺基,使其在水溶液中有良好的水溶性,當染料溶于水中后,由于染料分子(或離子)之間的氫鍵和范德華力,可使染料發生不同程度的聚集。加入低溫復配助劑之后,在表面活性劑M的增溶及與染料分子間的氫鍵和范德華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地避免染料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染料的聚集,有利于染料分子以單分子或離子狀態上染。上述作用加快了染料分子向纖維內部的滲透、擴散和固著,明顯提高了上染百分率。另外,由于低溫助劑Albegal B對染料具有一定的勻染作用,因此能得到良好的布面表觀色深效果和勻染性。從表3還可以看出,助劑用量在0.5%~1.2%(owf)范圍內,用量為0.9%(owf)時,上染百分率有一個波峰,之后隨助劑的用量增多上染百分率反而下降;助劑用量在1.5%~2.2%(owf)范圍內時,也出現和前面相同的現象,用量為1.9%(owf)時,上染百分率有一個波峰。當助劑用量為0.9%和1.9%(owf)時,上染百分率相差不多,考慮到節約能源等各項因素,上染淺色系纖維時助劑最佳用量為0.9%(owf)。
2.2.3低溫助劑用量對深色系纖維的影響
選用染料為Lanasol紅6G,用量4%(owf),助劑濃度為40%,對纖維上染深色。低溫助劑用量對深色系纖維上染百分率的影響見表4。
由于染深色系纖維助劑的用量理論上大于淺色系纖維用量,故優化助劑用量的范圍應選定大于上染淺色纖維助劑的用量。而且根據表3上染淺色系纖維時的數據可推測,由于助劑具有兩親結構,上染百分率可能隨著助劑的用量逐漸增大,上染百分率會出現反復波動的情況。所以,設置助劑用量范圍1.5%~2.2%(owf),然后對纖維采用用量4%(owf)的染料進行染色后,可以看出,助劑用量為2.0%(owf)時,上染百分率最高。
2.2.4醋酸用量對淺色系纖維的影響
常規的淺色系纖維染色工藝中,一般需加醋酸用量為0.6%~0.8%(owf)。在低溫淺色系纖維染色工藝中,保證pH值在6~7范圍的情況下,略微調節醋酸用量,使Lanasol紅上染百分率達到最佳效果。醋酸用量對淺色系纖維上染百分率和纖維斷裂強力的影響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隨著醋酸用量的增大,上染百分率逐漸提高,在1.2%(owf)和1.3%(owf)時,上染百分率和染色表觀深度K/S值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但其強力有明顯下降,故染淺色系纖維選用醋酸用量宜為1.2%(owf)。
2.2.5醋酸用量對深色系纖維的影響
在低溫深色系纖維染色工藝中,保證pH值在4~5范圍的情況下,調節醋酸用量,優化出上染百分率較好的最佳醋酸用量。醋酸用量對深色系纖維上染百分率和纖維斷裂強力的影響見表6。
由表6可以看出,深色系纖維染色工藝和淺色系纖維染色工藝參數變化規律相似,隨醋酸用量增大上染百分率有一定的提高,但醋酸的加入會對纖維造成損傷,故在深色系纖維染色過程中選用的醋酸用量宜為2.3%(owf)。
2.2.6溫度對淺色系纖維的影響
不同溫度下對纖維進行染色,測試其上染百分率,選出最合適的染色溫度。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