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膜分離技術處理印染廢水具有選擇性好、生產效率高和處理成本低等特點。基于對近年來的文獻調研,探討了膜分離技術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以及微濾膜技術的應用,指出了膜分離法處理印染廢水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膜分離;微濾膜;印染廢水
1·引言
我國是紡織大國,印染行業每天有約400多萬t的廢水排放,占工業廢水排放量的1/10,且每年要耗用100億t清潔水,是我國用水量大、排放量大的工業部門之一[1]。印染廢水的處理一直是我國廢水治理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印染廢水一直是難處理的廢水,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由大量游離態的染料殘留在水中引起的高色度;生產過程一般在高溫下進行,導致廢水的溫度很高;由高分子合成印染助劑和染料所引起的難降解的COD濃度很高;許多印染助劑的鹽含量很高導致廢水的電導率很高;由于生產過程的氯漂白工藝和一些染料帶有的鹵素、硫磺、重金屬而使廢水中具有很高濃度的AOX、硫化物、重金屬。
印染廢水在工業廢水排放總量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且廢水色度深、有機物濃度高、含鹽量大,廢水中染料組分復雜且大多數以芳烴及雜環化合物為母體。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產品質量的日益提高,大多數工業染料趨向于具備抗光解、抗氧化、抗生物氧化的特點,這進一步加大了廢水處理的難度。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印染廢水的深度處理和資源化回用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2 膜技術的應用
2.1 膜分離技術處理印染廢水
膜分離技術處理印染廢水是通過對廢水中污染物的分離而達到廢水處理的目的,可以改變傳統廢水處理過程復雜、污染去除不徹底、工藝能耗高等缺點,使印染廢水處理相對簡單,無二次污染,而且能大量回收可再利用物質和水膜分離技術在印染廢水回用中不僅能去除污水中殘存的有機物和色度,進一步降低回用水的COD、BOD和色度;還能脫除無機鹽類,防止系統中無機鹽類的積累,確保系統長期穩定運行。隨著膜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膜分離技術是印染廢水回用上最具有可行性的技術。
2.2 膜分離技術分類及優點
膜分離技術是利用特殊制造的多孔材料的攔截能力,主要以濃度梯度、電勢梯度及壓力梯度作為推動力,通過膜對混合物中各組分選擇滲透作用的差異進行分離、提純和富集的方法。
近幾十年來,膜分離技術應用到印染廢水處理領域,形成了新的污水處理方法,包括微濾(MF)、超濾(UF)、納濾(NF)、反滲透(RO)等,都是主要以壓力梯度作為傳遞分離的推動力。
3 微濾技術
3.1 微濾技術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微濾的膜孔徑為0.05~20.00μm,一般能去除水中的細菌、固體微粒等,其分離機制與傳統的過濾篩分機制基本相同,膜物理結構是分離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微濾主要用于染色廢漿和洗滌水中不溶物、懸浮固體等的脫除,以及超濾、納濾、反滲透的前處理。
3.2 微濾膜的主要特征及其分離過濾機理
微孔濾膜孔徑一般在0.01~10μm之間,多為對稱性多孔膜。其特征主要表現為具有高度均勻的孔徑分布,分離效率高;孔隙率高,一般可達到70%以上,有關資料報道約有107~1011個孔/cm2。同時絕大多數微孔濾膜的厚度在90~105μm之間,較薄,使其過濾速度大大提高,同其它過濾過程相比微孔濾膜為均一的連續體,過濾時沒有介質脫落,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膜分離機理十分復雜,影響因素多,基于已進行的研究,可認為流體通過膜的推動力主要是壓力差、分壓差、濃度差、電位差、化學位差等,選擇性和通量是膜分離的重要技術指標。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