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量化。在特征化后,為了得出兩種生產情況下總的環境影響量化值,必須對各種環境影響類型間的權重進行確定。加權是使用基于價值選擇的數值系數,將不同的影響類型指標結果進行換算的過程,還可包括加權后參數結果的合并。本文主要使用層次分析法(AHP法)與相對重要性標度法結合根據現有的我國相關能源、資源、污染物排放數據以及專家意見,將各種環境影響重要性標度確定如表6所示。
經過計算,判斷指標C.R=0.027<0.1,因此判斷矩陣A能夠通過一致性檢驗。即各種環境影響間的權重系數合理。最終得到的各種環境影響間的權重系數合理,如表7所示。
根據環境負荷值以及表6所列的環境影響相對權重系數,計算得出兩種處置情況下加權后的環境負荷,危險廢物焚燒爐處置環境負荷值以及燃煤電廠焚燒處置環境負荷比較,見表8。
2.4生命周期解釋
5種環境負荷,就比例而言兩種焚燒處置工藝基本相同,就負荷量而言燃煤電廠焚燒處置的各項環境負荷均有所降低。降低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能源消耗(EDP)22.08%,人體健康損害(HT)11.56%,環境酸化(AP)11.23%,資源消耗(ADP)11.15%,溫室效應(GWP)11.09%。
能源消耗最為顯著,主要原因是燃煤鍋爐引入印染污泥后將減少燃煤的使用量;其次由于印染污泥焚燒后熱能被再次利用發電,較危險廢物焚燒爐電能消耗大幅較少。人體健康危害、環境酸化和溫室效應減少主要也源于燃煤使用量的減少導致SO2、NOx的排放的減少。資源消耗減少是因為優化后前期運輸距離變小,焚燒過程不需助燃劑等因素導致柴油的使用量大幅減少造成的;此外,造成資源消耗減少的另一個因素是燃煤電廠焚燒后的廢渣可以通過建材加工實現資源化利用,比危險廢物焚燒爐處置后廢渣固化穩定化填埋相比土地資源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3·結論與展望
LCA分析結果表明,通過將印染污泥送往燃煤電廠進行焚燒發電處置與原來的危險廢物焚燒爐處置相比較環境負荷量由5.48×103/a降到了4.85×103/a,降低幅度達到了11.50%。優化研究的結果不僅可以將廢物實現資源化再利用,而且還可以降低對環境的危害。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