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測試結果
3.3.1原棉成分
我廠原棉質量受市場供求影響很大,品級、嘜頭經常多變,如表1所示。
3.3.2生條重量不勻率及重量偏差
3.3.2.1生條5m重量外不勻率U%
生條5m重量外不勻率U%目前每班試驗一次,每臺取5段5m片段的試樣,6臺車共取30段,計算出重量不勻率U%如表2所示。
從表2看,清梳聯系統5m重量控制較為正常,生條重量不勻率U%可控制在3以下,特別是系統各種工藝參數及產量穩定以后,生條5m重量外不勻率達2.38,小于3者占87%。3.3.2.2生條單臺5m重量班間不勻率
生條單臺5m重量班間不勻率是統計每臺車
取5個子樣的平均值,累計一個月時間,n=70~80次計算的生條重量不勻率U%,如表3所示。
從以上數據看,梳棉機單臺班間5m不勻率U%大都能控制在2以下,反映了FT023型自調勻整器對生條重量超長片段有明顯的控制作用。
3.3.2.3生條25m、100m重量外不勻率U%(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生條中、長片段的外不勻率良好。
3.3.2.4生條5m重量內不勻率U%(見表5)
從表5可以看出,5m重量內不勻率U%為1.81,基本上在2以下。隨著對清梳聯系統喂棉進一步調整以及對喂棉箱、自調勻整器的各種工藝參數進一步完善、優化,內不勻將會進一步改善。
3.3.3生條條干
由于我廠無烏斯特條干均勻度儀,所以重點考核生條薩氏條干不勻率(見表6)。
從表6可以看出,采用清梳聯工藝后,生條薩氏條干不勻率(%)明顯優于傳統棉卷工藝所紡的生條。
3.3.4生條棉結雜質數
(1)采用棉卷喂入紡C18rex在相同配棉成分條件下,FA203型及A186D型梳棉機對比試驗結果見表7。
從表7可以看出,FA203型機紡出生條結雜數明顯優于A186D型機。
(2)采用清梳聯工藝后,日常試驗棉結及雜質數見表8。
將同一批生條分別用目光和儀器檢測,結果與對比分析見表9、表10。
目光檢測有一定誤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青島紡機廠從上海烏斯特公司維修站借了一臺AFis型單纖維檢測儀,對清梳聯各單機進行了全面測試(見表10)。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