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物化學法
目前,生物法處理皮革綜合廢水的實例不少,但用生物法單獨處理皮革染色廢水的實例則很少。與此相反,對于印染廢水的處理生物法卻占據主要地位,尤其是厭氧-好氧聯用法。該工藝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印染廢水中可生化性很差的高分子物質,期望它們在厭氧段發生水解酸化,變成小分子,從而改善廢水可生化性,為好氧處理創造條件,而好氧段所產生的剩余污泥全部回流到厭氧段,厭氧段有較長的SRT,有利于污泥厭氧消化,從而降低整個系統的剩余活性污泥量。此外,還有大量針對為生物強化技術和微生物活性增加技術的研究。
2·2·1選種技術
生物強化技術是指為提高廢水處理系統的處理能力,而向系統中投加從自然界中篩選的優勢菌種或通過基因組合技術產生的高效菌種,以去除某一種或某一類有害物質的方法,包括直接投加特效降解微生物、生物強化制劑和固定化生物強化技術,其中直接投加特效降解微生物是生物強化技術應用最普遍的方式。何芳等篩選出8株高效脫色菌株,比較高效混合菌與活性污泥等量混合接種及單純活性污泥接種的固定化系統處理印染廢水的效果。結果表明,前者生物膜形成快,對pH值和溫度適應范圍寬,且菌種活性高。
生物強化制劑是將從自然界中篩選出來的、有特定降解功能的細菌制成菌液制劑或將其附著在麥麩上制成干粉制劑,用于處理廢水。固定化技術是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手段,將游離的酶及微生物固定在限定的空間區域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復利用的一項技術,其對染料脫色有促進作用。趙林果等采用自制復合型載體丙烯酸酯類聚合物固定的漆酶對染料酸性紫染料進行脫色。結果表明,適宜條件下,反應4h,脫色率達到98·5%,重復使用八批次后,脫色率仍能保持90%以上。
2·2·2活性增加技術
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需要一定比例的營養物質和其他微量元素,通過調節營養物質配比及微量元素的投加量等方式可提高生物法處理廢水的效果。孫天華發現在曝氣池加入Fe(OH)3,可以逐步馴化形成具有特殊的生物鐵污泥,這種結構緊密的團粒狀活性污泥的比重遠大于普通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因而曝氣池可以維持很高的活性污泥濃度,從而提高單位池容的處理能力,這種泥對COD的去除率比普通活性污泥高18%。
皮革染色廢水處理之所以不用生物法是因為它的可生化性是所有制革工段廢水中最差的,對其進行預處理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可生化性,從而減輕后續處理的壓力,并不需要它達標排放,而以往的生物法往往占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因此企業都不愿意為單段水的預處理做出過大的投資,其實厭氧生物法同樣可以達到降解污染物,提高染色廢水可生化性的目的。其實與物化法相比,厭氧法具有運行成本低、節約能源和污泥易處置等優點,而且染色廢水是與油脂廢水一起處理,油脂較易被生物降解,可作為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碳源和能源,進而增強處理效果并降低運行成本。只是以往的厭氧反應器代謝速度慢、停留時間長、容器體積大、影響因素多且造價高,因此,厭氧法處理皮革染色廢水的方向是研發出結構緊湊、處理速度快且可穩定運行的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如果再將該反應器與生物強化技術和微生物活性增加技術相結合,相信皮革染色廢水的治理將可得到徹底解決。
3·結論
目前,皮革染色廢水處理還是以物化法為主,但都不理想。雖印染廢水治理方法中有些方法適合皮革染色廢水,但與生物法相比物化法均運行費用較高,因此,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研究開發出結構緊湊、處理速度快且可穩定運行的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是最經濟有效的皮革染色廢水處理方法.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