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處理所產生的OH、O、H等自由基會破壞羊毛與酸性染料間的離子鍵,使得酸性染料被大量剝離下來,而堿性條件下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會抑制H+與羊毛纖維末端的氨基結合生成銨正離子,使得離解下來的酸性染料很難再與羊毛纖維結合。在酸性條件下,情況恰好相反,大量游離的H+會與羊毛纖維末端的氨基結合,使得解離下來的染料又重新與羊毛結合,降低剝色效果。在堿性條件下棉織物會發生膨脹,使得直接染料與剝色劑的接觸機會增大,有利于直接染料的剝離。分散染料中含有極性基團如-NH2、-OH等,由于這些基團在酸性條件下很容易被H+質子化,從而大大提升分散染料的溶解度,使得分散染料很容易被剝離下來。另外,在酸性條件下,大量游離的H+會中和腈綸纖維表面的負電,使得剝離下來的堿性染料不會再重新上染。綜上所述,為了得到比較理想的剝色效果,我們用醋酸和氨水將甲醇分別調節為5和9對相應的染料進行剝色從而提高剝色率。
實驗條件:剝色劑10 mL,超聲處理溫度70℃,超聲功率100 W。
2.6添加劑對剝色效果的影響
圖7表明在甲醇萃取劑中加入尿素后,九種染料的剝離效果都有顯著的提升。這是因為尿素對于纖維有促進膨脹的效果,它可以使纖維的微觀結構充分膨脹,增大剝色劑與染料的接觸機會,從而提升染料的剝色率。
實驗條件:剝色劑10 mL,超聲處理溫度70℃,超聲功率100 W,添加劑—尿素。
3·結論
本實驗研究的目的旨在針對紡織品上的九種致癌染料,通過對其剝色過程中的剝色劑、超聲波功率、超聲時間及溫度、剝色劑pH、添加劑等因素的研究,提出一套方便快捷高效的剝色方法。結果表明:選用加入適量尿素的甲醇作為萃取劑,使用超聲功率為100 W的超聲波清洗機在70℃處理30分鐘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剝色效果。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