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羽絨服防鉆絨性試驗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制約羽絨制品發展的瓶頸。科學有效的測試方法與試驗設備對羽絨服防鉆絨性能的研究影響重大。本文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2705-91)中規定的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為依據,同時比較國外在該領域的發展狀況,深入分析國家標準試驗方法中試驗原理與設備的科學性、有效性,提出現有的回轉箱測試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探討防鉆絨性試驗方法與設備研究的新思路。
羽絨服防鉆絨性試驗方法是研究羽絨服防鉆絨問題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起初,人們采用試穿、做墊子等手段來測試羽絨服的防絨性,但試驗周期長、試驗強度不固定且結果難衡量,后來采用織物透氣性試驗方法,因為透氣量大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織物的防絨性能,但該方法不夠直觀且只能用于相同組織結構的織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2705-91)中規定了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日本和美國也有這方面的試驗方法與標準,但國外對羽絨服防鉆絨性能的研究也比較有限。本文將分析和比較目前國內外采用的試驗方法,研究現有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防鉆絨性試驗方法研究的新思路。
1.織物防鉆絨性試驗方法(GB/T12705-91)描述
1.1試驗原理
將試樣制成袋狀,內裝一定質量的羽絨,放在裝有硬質橡膠球的試驗機回轉箱內,通過回轉箱的定速轉動,將橡膠球帶至一定高度,沖擊箱內的試樣,達到模擬羽絨制品在服用中所受的各種擠壓、揉搓、碰撞等作用,通過計數從試樣內部所鉆出的羽絨根數來評定織物的防鉆絨性能。
1.2主要設備、用具
1.2.1試驗機
試驗機由一個能正、反向轉動的回轉箱、電器控制部分組成。回轉箱為一以有機玻璃為材料的內壁光滑的正方體,內部尺寸為:450 mm×450mm×450 mm,回轉箱轉速為45士1 r/min。試驗機具有預置轉數、滿數自停等功能(如圖1)。
1.2.2橡膠球
至少應備有硬度45士10邵爾、重量為140士5g的勻質丁氰橡膠球12只。
1.3試驗步驟
置10只橡膠球和一只試樣袋于回轉箱內。通過預置正向和反向轉動各1000次進行試驗,當每次滿數自停后,統計鉆絨根數。將兩次計數的羽絨根數相加,即為一只試樣袋的試驗結果。每次試驗進行三次,實驗結果取平均值。
2.國內外試驗方法比較
通過相關資料的收集,發現國外對羽絨防鉆絨性能的研究也比較有限,目前主要有美國和日本在這方面有相關標準,但日本的研究不夠深入,僅在實驗方法中采用了回轉箱法,實驗描述中僅規定了橡膠球的固定落點和試樣袋是固定的兩個條件,其他條件均無提及。因此,現比較中美兩國實驗方法的異同(見表1).
由表1可見,中美兩國在實驗方法的選擇上均采用了回轉箱法,并且在實驗過程的控制上采用了比日本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即取代固定試樣袋而使其隨機翻轉,有效模擬羽絨服在穿著時的受壓隨機狀態。主要不同點在于沖擊物的選擇與數量、實驗時間的控制、對實驗結果的評價各有不同,通過比較,中國在實驗結果的評價上采用統計鉆絨根數來比較,而美國只有合格與不合格兩項指標,相比之下,中國在實驗評價上比較科學。本文通過研究發現目前國內外采用的回轉箱實驗法存在一定的不足,現分析如下:
3.對試驗設備的分析
在分析實驗設備之前必須深入了解羽絨鉆絨的機理,羽絨鉆絨要對羽絨的蓬松性能進行研究。蓬松度是衡量羽絨彈性程度的指標,指羽絨在受壓力作用后能夠自然蓬起的能力。羽絨主要是以絨朵形式存在,在每一絨朵里,包含著幾十根以至上百根內部結構基本相同的纖維,并且每根纖維之間都會產生一定的斥力并使其距離保持最大,這樣就使羽絨產生了蓬松性。羽絨的蓬松性能使靠近面料的羽絨被向外擠壓,從而產生一個外推的力使羽絨貼近面料。通常羽絨面料為防鉆絨,面料的透氣性變得相對較差(通過織造和后整理等一系列工序),面料的使用使羽絨服的充絨內腔停滯了大量的靜止空氣,因此當羽絨服受到外界擠壓作用時,靜止空氣會從面料的孔隙或車縫留下的針眼透出,此時貼近面料的羽絨則會跟隨空氣一起鉆出內腔。
3.1對回轉箱的分析
在1.1的試驗原理中,試樣置于裝有硬質橡膠球的試驗機回轉箱內,回轉箱為封閉容器,盡管封閉的容器有利于試驗結束后對鉆絨數量的統計,但并不利于空氣的流動與交換,當橡膠球在箱內對羽絨試樣進行擊打、擠壓后,試樣的蓬松性能由于缺乏充足的空氣而難以發揮,試樣在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原狀,從而對羽絨鉆絨的試驗效果產生影響。
3.2對沖擊物的分析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